【常見疾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 帕金森病全攻略(香港版)

帕金森病係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功能,但隨病情發展,患者亦可能出現非運動症狀。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及多份國際醫學期刊資料,帕金森病在香港65歲以上長者中患病率約為 每1,000人有4-5人,隨人口老化而逐年增加。

小編曾經採訪過幾位帕金森病患者,佢哋都講到一個共同點:一開始只係手震或動作變慢,但幾年後行路、講嘢、甚至吞嚥都受到影響,所以及早診斷、配合治療好重要。


1️⃣ 成因與病理機制

醫學研究顯示,帕金森病主要係因為腦部黑質(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分泌神經細胞逐漸退化,導致多巴胺水平下降,破壞腦內調控運動嘅平衡。

雖然確切成因未明,但常見風險因素包括:

  • 年齡(多見於60歲以上)
  • 遺傳因素(少數家族性病例)
  • 長期接觸農藥或重金屬
  • 頭部外傷史

2️⃣ 主要症狀

帕金森病典型運動症狀(4大核心):

  1. 靜止性震顫(Resting Tremor)
    • 常由一側手開始,類似「搓丸動作」
  2. 動作遲緩(Bradykinesia)
    • 動作開始慢、反應慢、面部表情減少
  3. 肌肉僵硬(Rigidity)
    • 四肢或頸部僵硬,活動幅度減少
  4. 姿勢不穩(Postural Instability)
    • 易跌倒、行路拖步

常見非運動症狀:

  • 睡眠障礙
  • 抑鬱、焦慮
  • 嗅覺減退
  • 便秘
  • 語音變細(小聲症)

3️⃣ 香港常用治療方法

目前未有根治帕金森病嘅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復康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症狀、延緩功能退化。

💊 藥物治療

  • 左旋多巴(Levodopa)+ 多巴脫羧酶抑制劑(Carbidopa/Benserazide)
    • 最有效改善運動症狀嘅藥物
    • 長期使用可能出現「劑末現象」或異動症
  •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opamine Agonists)
    • 例如Pramipexole、Ropinirole
    • 可延遲使用左旋多巴的時間
  • 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MAO-B inhibitors)
    • 如Selegiline、Rasagiline,減慢多巴胺分解
  • 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抑制劑(COMT inhibitors)
    • 與左旋多巴合用,延長藥效
  • 抗膽鹼藥(Anticholinergics)
    • 幫助減輕震顫,但長者需慎用以免記憶影響

🔬 手術治療

  • 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 在腦內特定區域植入電極,透過脈衝刺激改善症狀
    • 適合對藥物控制不佳或副作用嚴重的患者
    • 香港部分大型醫院(如瑪麗醫院)有提供

🏃♂️ 復康治療

  • 物理治療:改善平衡、步態、肌肉柔軟度
  • 職業治療:訓練日常生活技能
  • 言語治療:改善發聲及吞嚥功能
  • 心理輔導:應對情緒問題

4️⃣ 香港醫療資源與支援

  • 醫院管理局神經科專科門診(需家庭醫生或急症室轉介)
  • 社區復康中心(提供物理、職業、言語治療)
  • 香港帕金森病會(病友互助小組、教育活動)
  • 私家醫療(彈性大,但費用較高)

5️⃣ 日常管理與小編貼士

  • 規律服藥:按醫生指示準時服用,避免自行停藥
  • 均衡飲食:高纖維飲食減少便秘,蛋白質分配避免影響藥效
  • 安全家居:移走雜物、防滑地墊、防跌設計
  • 適度運動:太極、行走訓練、伸展運動可維持活動能力
  • 社交互動:保持與朋友、家人交流,減少抑鬱風險
  • 睡眠衛生:固定作息,減少夜間干擾

6️⃣ 香港患者常見迷思

  • 「手震就一定係帕金森病?」
    手震亦可能是原發性震顫、甲狀腺問題或藥物副作用。
  • 「食藥會愈食愈差?」
    藥效減弱多因病情自然進展,而非藥物「上癮」。
  • 「做手術就唔使食藥?」
    DBS可以減少藥量,但大部分患者仍需配合藥物。

7️⃣ 小編總結

帕金森病係一場長跑,需要患者、家人、醫療團隊長期合作。香港現時治療選擇包括先進藥物、DBS手術同多元化復康服務,關鍵係及早診斷、積極治療、持續復康。小編建議,懷疑自己有手震、動作變慢等症狀時,不要拖延,應盡快求醫,以免錯過最佳控制時機。


免責聲明: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