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手足口病治療全攻略|香港小編耐心解說

大家好,小編今日同大家傾下手足口病嘅治療同護理方法。呢種病係由腸病毒(Enteroviruses)引起,最常見係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同腸病毒71型(EV71)。喺香港,手足口病多數係初夏至初秋高峰,幼稚園同幼兒中心特別容易爆發。

雖然大部分患者幾日至一星期內就會康復,但如果唔正確護理,有機會演變成嚴重併發症,例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所以,小編會用最詳細嘅方式同大家講解,點樣喺香港環境下安全應對。


1. 手足口病的治療原則

手足口病並冇特效藥,而且抗生素對病毒無效,所以治療重點係舒緩症狀、保持水分、預防併發症

治療方向包括:

  • 退燒:減低高燒引起的不適。
  • 止痛:舒緩口腔潰瘍同喉嚨痛。
  • 防脫水:因為口腔痛,患者可能唔想飲水或進食。
  • 監察病情:特別係小朋友,要留意有冇神經系統症狀。

2. 醫學界建議的支援性治療

2.1 舒緩發燒與痛楚

  • 安全藥物: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 Panadol)或布洛芬(Ibuprofen,需遵照醫生指示)。
  • 避免藥物:唔建議亂用阿士匹靈(Aspirin),因為有機會引發雷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

小編貼士:喺香港藥房買退燒藥一定要睇清楚成分同劑量,尤其係小朋友用藥。


2.2 口腔潰瘍護理

  • 溫鹽水漱口(如果小朋友識得漱口)。
  • 柔軟、清淡、易吞嘅食物,例如粥、蒸蛋。
  • 避免食酸辣、太熱、硬脆嘅食物,以免刺激潰瘍。

2.3 預防脫水

  • 小口多次飲水,可選擇室溫水、淡湯、稀釋果汁。
  • 如果小朋友拒絕飲水,可以用冰粒、果凍、冰棒幫助補充水分。
  • 嚴重脫水需入院靜脈輸液(IV Drip)

2.4 監察重症警號

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以下情況要立即送院

  • 持續高燒超過 3 日
  • 頭痛、頸項僵硬
  • 嗜睡、抽搐、意識混亂
  • 持續嘔吐、呼吸困難
  • 四肢無力、行路不穩

3. 香港兒科門診與醫院處理

  • 輕症患者:通常可在家護理,醫生會開退燒止痛藥,並教家長監察病情。
  • 中至重症:會入院觀察,尤其係有神經系統或心肺功能異常嘅情況。
  • 醫院會提供:
    • 靜脈輸液補水
    • 退燒止痛藥
    • 監測血壓、心跳、血氧
    • 必要時安排腦部檢查(如懷疑腦炎)

4. 家居護理與預防傳染

手足口病傳染力非常高,病毒可透過飛沫、接觸患者分泌物或被污染物件傳播。

家居防護小貼士:

  1. 勤洗手,特別係如廁後、處理尿片後、進食前。
  2. 患者應避免上學或返工,直至病徵消退及水泡乾涸。
  3. 定期用稀釋漂白水清潔玩具、門柄、桌面。
  4. 患者用嘅餐具、毛巾要分開處理。

5. 小編總結

手足口病對大部分人嚟講雖然唔算致命,但對細路仔特別係 5 歲以下嘅幼童,病情可能變化好快。香港嘅醫療資源完善,只要家長留意病徵變化、及早求醫,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復。

小編溫馨建議:唔好以為退咗燒就等於冇事,病毒仲有機會透過分泌物傳播,所以康復後仍要保持良好衞生習慣,避免交叉感染。


⚠️ 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