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

 

 

椎間盤突出治療全攻略(香港篇)

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又稱「椎間盤脫出」或「椎間盤滑脫」)是都市人常見的脊椎疾病之一,尤其是長時間坐辦公室、姿勢不良、經常搬重物的人更容易中招。它的成因主要是位於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纖維環破裂,裏面的髓核向外擠壓,壓迫到附近的神經,從而引起腰背痛、坐骨神經痛、手腳麻痺、甚至活動受限。

作為小編,我整理了多篇香港及國際醫學文章,並結合本地醫療資源,為大家詳細分析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

大部分椎間盤突出患者初期都會先採用非手術方法,尤其在症狀不嚴重、沒有嚴重神經功能障礙的情況下。

1. 藥物治療

  • 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減低炎症和疼痛。
  • 肌肉鬆弛劑:放鬆因疼痛而緊張的肌肉。
  • 神經痛藥物:如加巴噴丁(Gabapentin)或普瑞巴林(Pregabalin),針對神經性疼痛。

香港公立醫院常由骨科或神經外科醫生開藥,私家診所亦可獲得處方,但需注意藥物副作用。

2. 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

  • 牽引治療:減輕椎間盤壓力。
  • 電療:如干擾電流(Interferential Therapy)、超聲波治療。
  • 核心肌群訓練:改善腰背穩定性,減低復發風險。
  • 姿勢矯正:學習正確坐姿、搬物方式。

在香港,物理治療可透過公院轉介(輪候時間較長)或私人體系(費用視乎療程次數)。

3. 生活方式調整

  • 減少長時間久坐:每隔30分鐘起身活動。
  • 控制體重:減輕脊椎負擔。
  • 避免搬重物:或用正確姿勢搬運。

二、微創或注射治療

若保守治療無效或疼痛持續影響生活,醫生可能建議以下方法:

1. 類固醇硬膜外注射(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

  • 在X光或超聲波引導下,將類固醇注射到神經周圍,減少炎症及腫脹。
  • 效果一般可維持數周至數月,適合短期緩解疼痛。

2. 經皮椎間盤減壓術(Percutaneous Disc Decompression)

  • 以細針或射頻裝置移除部分髓核,減低神經壓迫。
  • 屬微創技術,復原期較快。

三、手術治療

當椎間盤突出導致嚴重神經壓迫(如大小便失禁、下肢無力)或長期疼痛無法改善時,手術成為必要選項。

常見手術方式

  1. 椎間盤切除術(Discectomy)
    • 切除突出的髓核,減壓神經。
  2. 顯微椎間盤切除術(Microdiscectomy)
    • 使用顯微鏡輔助,切口小、損傷少、恢復快。
  3. 人工椎間盤置換術(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 替換受損椎間盤,保留脊椎活動度(部分患者適用)。

香港公立醫院手術費用低廉,但輪候時間較長;私家醫院手術費用視乎醫生及醫院級別,可達數萬至十多萬港元。


四、復康與預防

  • 術後復康:需配合物理治療及核心肌群訓練。
  • 日常保養:保持良好姿勢、適度運動(如游泳、普拉提、瑜伽)。
  • 避免高風險動作:如突然扭腰搬重物。

香港醫療資源小貼士

  • 公立醫院骨科門診:需家庭醫生或普通科醫生轉介。
  • 私家骨科專科:等候時間短,費用較高。
  • 物理治療中心:遍佈港九新界,可選擇持牌物理治療師。

💬 小編話你知
椎間盤突出並非「一定要開刀」,很多案例透過藥物、物理治療及生活調整已可改善。不過,如果出現下肢無力、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必須立即求醫,因為可能是「馬尾神經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屬醫療急症。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