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水痘(Chickenpox)

 

 

【水痘】香港治療與護理全攻略|藥物、護理、預防一次看清

大家好,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談談一種雖然很多人小時候都得過,但其實對某些人群依然有高風險的傳染病——水痘。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水痘在香港屬於法定須呈報傳染病,全年都有個案,冬末春初較多。雖然水痘在兒童中通常屬輕症,但對孕婦、新生嬰兒、免疫力低下人士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

小編參考了香港醫院管理局(HA)、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CHP)、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CDC資料,整理出一篇超詳細的治療與護理懶人包,讓大家了解如何應對水痘,以及香港的預防措施。


什麼是水痘?

  • 病原體: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 傳染途徑:飛沫、空氣、直接接觸水痘水泡液
  • 潛伏期:10–21天,平均約14天
  • 傳染期:出疹前1–2天至所有水泡結痂為止

常見症狀(香港衛生署資料)

  • 發燒、疲倦、食慾不振
  • 皮疹由面部、頭皮、軀幹開始,蔓延至四肢
  • 皮疹呈紅斑 → 丘疹 → 水泡 → 膿疱 → 結痂
  • 全身痕癢
  • 有時伴隨咽喉痛、頭痛

高危人群

  • 嬰兒(尤其不足12個月)
  • 孕婦(感染可影響胎兒)
  • 免疫力低下者(癌症化療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
  • 未曾感染或接種疫苗的成人

香港水痘治療原則

水痘屬於病毒感染,大部分健康兒童可自行痊癒,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高危或嚴重患者則需抗病毒藥物。目標是:

  1. 緩解症狀(退燒、止癢)
  2. 預防抓破皮膚引起細菌感染
  3. 減低併發症風險

1. 一般對症治療

退燒

  • 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安全且常用(按體重計算劑量)
  • 避免阿士匹靈:兒童使用可能引起雷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

止癢

  • 穿寬鬆棉質衣服
  • 用溫水或燕麥沐浴粉沖涼
  • 外塗止癢乳液(如爐甘石洗劑)

保持皮膚清潔

  • 減少抓撓,修剪指甲
  • 抓破水泡要用消毒藥膏防感染

2. 抗病毒治療(香港臨床做法)

常用藥物

  • Acyclovir(阿昔洛韋)
  • Valacyclovir(伐昔洛韋)
  • Famciclovir(泛昔洛韋)

適用情況

  • 成人(尤其發病48小時內)
  • 高危兒童(免疫力低下、慢性皮膚病、肺病)
  • 嚴重或併發症患者(如肺炎、腦炎)
  • 孕婦感染(需婦產科及傳染病科評估)

💡 香港公立醫院會根據病情和患者背景決定是否用抗病毒藥;私家醫療可更快開始用藥,但需醫生處方。


3. 預防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細菌性皮膚感染(抓破水泡)
  • 肺炎
  • 腦炎
  • 肝炎(免疫力低下者)

如出現呼吸困難、持續高燒、意識混亂、劇烈頭痛等,應立即送院。


香港的水痘預防

疫苗接種

  • 香港兒童免疫程序:衞生署自2014年起,為所有嬰兒提供兩劑水痘疫苗(第一劑於12個月齡,第二劑於小一)
  • 未曾感染及未接種者可補種(尤其高危人士)
  • 部分私家醫療中心提供混合疫苗(MMRV,麻疹、腮腺炎、風疹、水痘)

暴露後預防

  • 暴露後72小時內接種疫苗可減輕病情
  • 高危人士在暴露後可考慮注射VZIG(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

香港治療流程(公立 vs 私家醫療)

項目 公立醫療 私家醫療
一般兒童患者 對症處理、家居隔離 對症處理、可更快獲得抗病毒藥物
高危患者 住院監察、靜脈抗病毒治療 可安排住院或轉介專科
疫苗接種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免費為兒童接種 私家診所可即時接種,選擇更多疫苗品牌

家居護理貼士(小編重點提醒)

  • 患者應留在家中,直到所有水泡結痂(通常需約7天)
  • 與易感人群(孕婦、嬰兒、免疫力低下者)隔離
  • 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個人物品如毛巾、床單要分開清洗
  • 若家中其他人未曾感染或接種疫苗,應諮詢醫生是否需要預防性接種

小編溫馨總結

水痘雖然在大部分健康兒童中屬輕症,但對高危人群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在香港,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高危患者可用抗病毒藥物。預防方面,疫苗是最有效方法,尤其對未曾感染過的成年人及高危群組。小編提醒大家,水痘的傳染力非常高,一旦確診要嚴格隔離,並及時就醫處理症狀,避免併發症。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