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
【甲狀腺功能亢進】香港治療方法深度解析|藥物、放射碘、手術全方位比較
大家好,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談談一個在香港頗為常見、尤其是女性中更高發的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資料,甲亢是由於甲狀腺分泌過多甲狀腺激素,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異常加快,影響心臟、肌肉、神經系統甚至情緒。
很多朋友一聽到自己有甲亢就很擔心會「一世都要吃藥」,或者誤以為一定要開刀,其實治療方法有多種,而且香港的公立及私家醫療都有成熟方案。小編參考了香港內分泌科醫生的臨床建議及國際醫學指引,為大家整理出一份超詳細甲亢治療懶人包。
什麼是甲狀腺功能亢進?
- 甲狀腺位於頸前方,分泌甲狀腺激素(T3、T4),控制身體代謝速度。
- 甲亢是指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令身體處於「高速運轉」狀態。
- 最常見原因是Graves病(格雷夫斯氏病)——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刺激甲狀腺過度工作。
- 其他原因包括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亞急性甲狀腺炎等。
常見症狀(香港衛生署資料)
- 心跳加快、心悸
- 體重下降(即使食量增加)
- 手震、出汗多、怕熱
- 情緒緊張、易怒、失眠
- 眼球突出(特別是Graves病)
- 月經不規律
- 肌肉無力、疲倦
⚠️ 若病情嚴重而未治療,可能出現甲狀腺危象(Thyroid Storm),導致高燒、心律不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香港甲亢治療原則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甲狀腺疾病管理指引及國際內分泌學會建議,治療目標包括:
- 恢復並維持甲狀腺激素正常水平
- 緩解症狀
- 預防併發症(如心房顫動、骨質疏鬆、甲狀腺危象)
- 根治或長期控制病情
常用治療方法主要有三大類: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治療、手術切除,加上對症支持治療。
1. 藥物治療(抗甲狀腺藥物)
原理: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讓甲狀腺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香港常用藥物:
- Methimazole(甲巰咪唑)
- Propylthiouracil(丙硫氧嘧啶,PTU):多用於懷孕初期或對Methimazole不耐受者
療程:
- 一般需持續 12–18 個月
- 期間需定期驗血(甲狀腺功能、肝功能、白血球計數)
- 有部分病人可治癒,但也有復發風險
副作用:
- 輕微:皮疹、關節痛、胃不適
- 嚴重(少見):粒細胞缺乏症、肝炎(需即時停藥求醫)
💡 公立醫院會以藥物治療作為首選,特別是年輕患者或病情較輕者;私家醫療可更靈活選擇療程和劑量調整。
2. 放射性碘治療(Radioactive Iodine, RAI)
原理:口服放射性碘-131,甲狀腺吸收後破壞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細胞,降低激素分泌。
適用對象:
- 藥物治療無效或多次復發
- 不能或不願接受手術
- 年齡較大或伴有其他慢性病
香港應用情況:
- 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等設有核醫學部門可進行
- 私家醫院如港安、養和等亦有提供
注意事項:
- 治療後數月才見效果
- 可能導致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
- 孕婦及哺乳期禁用
3. 手術治療(甲狀腺切除術)
種類:
- 全切除(Total Thyroidectomy)
- 接近全切除(Near-total)
- 部分切除(Subtotal)
適用情況:
- 甲狀腺腫大壓迫氣管或食道
- 懷疑或伴隨甲狀腺腫瘤
- 藥物及放射性碘治療無效或不適合
香港情況:
- 公立醫院由外科專科進行,費用低廉但需輪候
- 私家醫院可安排較快手術,但費用較高
風險:
- 聲帶神經損傷(聲音嘶啞)
- 甲狀旁腺損傷(低鈣血症)
- 手術後大多需要終身補充甲狀腺素
4. 對症支持治療
- β受體阻滯劑(如Propranolol):減輕心悸、焦慮、手震
- 調整飲食: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以補充消耗
- 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免加重病情
治療方案比較(香港常見做法)
方案 | 優點 | 缺點 | 公立醫療情況 | 私家醫療情況 |
---|---|---|---|---|
抗甲狀腺藥物 | 非侵入性,可逆轉 | 需長期服藥,有復發風險 | 首選方案 | 可更頻密跟進 |
放射性碘 | 非手術、一次性治療可能根治 | 延遲見效、可能致甲減 | 有核醫學部門的大型醫院提供 | 可較快安排 |
手術切除 | 即時見效,可處理腫瘤 | 有手術風險,需終身服藥 | 外科輪候時間較長 | 快速安排但費用高 |
小編溫馨總結
甲狀腺功能亢進雖然會影響心臟、骨骼及整體健康,但香港的醫療系統提供多種有效治療方法。公立醫院一般會先用藥物治療觀察,如果多次復發或不適合用藥,才考慮放射性碘或手術;私家醫療則可根據患者需求更靈活選擇方案。小編建議,確診後一定要定期覆診驗血,並注意任何突然心悸、發燒、虛弱等警號,因為這可能是甲狀腺危象的徵兆,需要即時送院。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