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神經病變(Neuropathy)

 

 

🧠 什麼是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Neuropathy)泛指神經系統受損或功能異常的情況,可影響周邊神經(Peripheral neuropathy)、自主神經(Autonomic neuropathy)、感覺神經(Sensory neuropathy)或運動神經(Motor neuropathy)。
在香港,常見成因包括:

  • 糖尿病(最常見)
  • 長期酗酒
  • 營養缺乏(尤其B族維他命)
  • 藥物副作用(例如化療藥物)
  • 長期壓迫性神經損傷(如椎間盤突出)
  • 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

🔎 症狀表現

小編整理:不同類型的神經病變症狀可有很大差異,常見包括:

  • 麻痺或刺痛感(手腳最常見)
  • 灼熱感或刀割感
  • 肌肉無力或抽搐
  • 感覺遲鈍,容易受傷
  • 平衡感下降
  • 出汗異常、血壓波動、消化不良(自主神經受影響時)

🏥 香港常見治療方法

小編提醒:神經一旦受損,完全恢復並不容易,因此早期發現、針對病因治療是關鍵。以下整理自香港醫管局、私家醫生及國際醫學期刊的資料。

1. 針對病因治療

  • 糖尿病控制:透過飲食管理、藥物(如二甲雙胍、胰島素)及定期監測血糖,減慢神經損傷進程。
  • 戒酒與營養補充:特別是補充維他命B1、B6、B12,有助維持神經功能。
  • 停用或更換可致神經損傷的藥物(需與醫生商討)。
  • 治療壓迫性病因:如椎間盤突出可考慮物理治療或手術。

2. 症狀控制

  • 止痛藥物:包括一般止痛藥(對乙醯氨基酚)、抗癲癇藥(如加巴噴丁、普瑞巴林)及抗抑鬱藥(如度洛西汀、阿米替林)。
  • 外用藥物:辣椒素膏(Capsaicin cream)、利多卡因貼片(Lidocaine patch)。
  • 物理治療:包括電刺激療法(TENS)、熱敷、伸展運動。

3. 生活與護理建議(香港醫護常見建議)

  • 穿著舒適鞋襪,避免損傷足部(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 每天檢查足部,留意是否有破損或感染。
  • 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減少局部神經受壓。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他命。
  • 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與肌肉力量。

💡 香港治療途徑

  • 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由醫生轉介到神經科、內分泌科或痛症科。
  • 私家診所:可更快安排神經傳導檢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MRI等影像檢查。
  • 中西醫結合:部分患者會選擇針灸、推拿輔助,惟效果因人而異,應與西醫治療配合並注意安全。

🧾 小編貼士

  1. 不要自行停藥或改藥,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患者。
  2. 定期複診,追蹤神經功能變化。
  3. 症狀日誌:記錄疼痛位置、時間及誘因,方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4. 心理支援:慢性神經痛可能影響情緒,香港有心理輔導及痛症支援小組可尋求幫助。

💬 小編總結
神經病變的治療重點不只是止痛,而是找出病因、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素。香港的醫療資源雖然緊張,但公私營都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越早處理,越有機會避免長期痛楚與功能喪失。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