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第一型糖尿病】香港治療全攻略|成因、日常管理、最新醫療發展

大家好,小編最近收到不少讀者查詢有關第一型糖尿病的資訊。很多人對糖尿病的印象,都是「血糖高、不能吃甜食」,但其實糖尿病分為不同類型,其中第一型糖尿病在香港雖然屬少數,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需要終身依賴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今次小編參考了香港醫院管理局、私家醫療機構及國際醫學期刊資料,為大家整理一份超詳細的治療懶人包。


什麼是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並破壞胰臟的胰島β細胞,導致身體幾乎完全不能製造胰島素。由於胰島素是讓血糖進入細胞供能的必需激素,缺乏胰島素會令血糖長期偏高,引起多種急性及慢性併發症。

關鍵特點:

  • 多於兒童及青少年發病,但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
  • 與生活習慣關係不大,更多與基因及免疫反應有關
  • 發病急,症狀明顯

常見症狀

根據香港糖尿病協會資料,第一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包括:

  • 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
  • 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
  • 傷口癒合慢
  • 在嚴重情況下可出現酮酸中毒(Ketoacidosis):包括嘔吐、深呼吸、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 一旦懷疑有這些症狀,應立即驗血糖及求醫,因為酮酸中毒可危及生命。


香港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核心原則

由於患者自身不能分泌足夠胰島素,治療的核心是終身胰島素補充,配合血糖監測、飲食控制及生活管理。


1. 胰島素治療(Insulin Therapy)

香港公私營醫療機構均以注射胰島素作為第一型糖尿病的標準治療。

常見胰島素種類:

  • 速效型(Rapid-acting):餐前注射,快速降低餐後血糖(例:Insulin Lispro, Aspart)
  • 短效型(Short-acting)
  • 中效型(Intermediate-acting)
  • 長效型(Long-acting):維持基礎胰島素水平(例:Insulin Glargine, Detemir)

治療模式:

  • 多次每日注射(MDI):每天多針,包括長效+速效
  • 胰島素泵(Insulin Pump):持續輸注速效胰島素,模擬胰臟分泌

香港情況:

  • 公立醫院:以MDI為主,泵治療多數在兒科或特定專科使用
  • 私家醫療:可選擇泵治療及最新胰島素配方,但費用較高

2. 血糖監測(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 傳統指尖血糖儀:每天多次測量
  • 持續血糖監測系統(CGM):例如Freestyle Libre、Dexcom,可即時查看血糖趨勢
  • 香港部分私家診所及藥房可購買CGM,但費用需自費

3. 飲食管理

  • 碳水化合物計算法(Carb Counting):計算每日攝入碳水量,與胰島素劑量配合
  • 少量多餐:避免大幅血糖波動
  • 減少精製糖、含糖飲料,選擇高纖維食物

香港營養師一般會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制定個人化餐單,尤其是年輕患者及家長。


4. 運動與生活方式

  • 規律運動有助改善血糖控制,但需注意運動前後血糖變化
  • 運動前若血糖過低,應先補充碳水化合物
  • 需攜帶含糖零食或葡萄糖片,以防低血糖

5. 急性及慢性併發症預防

  • 低血糖:症狀包括冒冷汗、手震、心悸、頭暈,如不及時處理可昏迷
  • 酮酸中毒:因缺乏胰島素導致,需即時送院
  • 長期併發症(需定期檢查):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

香港最新醫療發展

  • 混合閉環系統(Hybrid Closed-Loop System):結合胰島素泵及CGM,系統自動調整胰島素輸出,部分私家醫院已引入
  • 智慧手機應用:協助記錄血糖、飲食及運動數據,方便醫生分析
  • 免針胰島素研究:雖然目前主要針對第二型糖尿病,但科研正努力開發更方便的給藥方式

小編溫馨總結

第一型糖尿病雖然需要終身治療,但現代醫學已經提供多種方案,讓患者可以過着接近正常的生活。關鍵在於自我管理能力——懂得監測血糖、計算碳水化合物、按時注射胰島素,以及在低血糖或高血糖緊急情況下正確處理。香港的公立醫院提供全面的專科跟進,而私家醫療則可提供更靈活的設備選擇。對於新確診患者,小編建議積極參加糖尿病教育課程,學習日常管理技巧,減低併發症風險。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