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結膜炎(Conjunctivitis)
結膜炎治療全攻略(香港篇)
結膜炎(Conjunctivitis)是指覆蓋眼白和眼皮內側的透明膜——結膜發炎,常見症狀包括紅眼、痕癢、流淚、異物感、分泌物增加及眼皮腫脹。雖然結膜炎大多屬輕至中度眼疾,但不同成因的治療方法差異很大,若處理不當,甚至可能影響視力。
在香港,結膜炎全年都有機會出現,尤其是春夏季氣候潮濕、塵蟎及花粉較多,或流感、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流行時,病例會明顯增加。
小編參考了香港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國際眼科資料,將結膜炎的成因、治療及本地就診資訊整理如下。
一、結膜炎的主要類型與成因
-
病毒性結膜炎
- 常見致病源:腺病毒(Adenovirus)
- 傳染性高,可經飛沫、接觸傳播
- 常伴隨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嚨痛)
- 症狀:雙眼紅、流淚多、異物感、透明水樣分泌物
-
細菌性結膜炎
- 致病菌:金黃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
- 傳染性中等,可因手部接觸、化妝品、共用毛巾傳播
- 症狀:黃色或綠色濃稠分泌物、眼皮黏住、紅腫
-
過敏性結膜炎
- 原因:花粉、塵蟎、動物毛屑、化妝品等過敏原
- 非傳染性,常與鼻敏感、哮喘同時出現
- 症狀:嚴重痕癢、流淚、眼皮腫脹、伴打噴嚏
-
其他類型
- 化學性結膜炎(化學品、氯水刺激)
- 慢性結膜炎(長期佩戴隱形眼鏡、乾眼症等)
二、治療方法(按成因分類)
結膜炎的治療必須針對病因,否則可能無效甚至惡化。
1. 病毒性結膜炎
- 無特效藥物,多數1-2星期內自行痊癒
- 治療以緩解症狀為主:
- 冷敷減輕紅腫與不適
- 使用人工淚液(不含防腐劑)
- 嚴格個人衛生,避免傳染
- 注意:如伴隨視力下降、畏光或疼痛加劇,需立即就醫,排除角膜炎等併發症
2. 細菌性結膜炎
- 抗生素眼藥水或眼膏(如氯霉素、紅黴素)
- 一般使用7-10天,症狀通常數天內改善
- 注意完成整個療程以防復發
- 嚴重病例需口服抗生素(由醫生評估)
3. 過敏性結膜炎
- 抗組胺眼藥水(如Olopatadine)
- 肥大細胞穩定劑(預防過敏反應)
- 避免接觸過敏原
- 冷敷減癢
4. 化學性結膜炎
- 立即大量沖洗眼睛(使用生理鹽水或清水)
- 嚴重刺激需急症室處理,防止角膜損傷
三、香港治療資源與費用
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
- 優點:費用低(普通科門診約$50,專科門診約$135)
- 缺點:輪候時間較長,急症室適合嚴重或突發情況
私家眼科/普通科診所
- 優點:等候時間短,可即日診治
- 缺點:收費約$300-$800(視乎藥物及診所)
💡 小編貼士:
若懷疑為細菌性結膜炎,及早就醫可避免病情惡化及傳染;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應同時處理過敏源,例如更換枕頭套、使用防塵蟎床上用品。
四、日常護理與預防
- 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
- 不共用毛巾、化妝品
- 配戴隱形眼鏡者要遵守清潔規範
- 外出戴太陽眼鏡減少風塵刺激
- 過敏季節減少戶外活動或佩戴口罩及眼鏡
五、何時必須立即求醫?
- 視力突然下降
- 眼部劇痛、畏光
- 眼睛外傷或接觸化學品
- 症狀在治療數天後無改善或惡化
💬 小編話你知:
很多香港人一見「紅眼」就自行去藥房買眼藥水,但選錯藥可能適得其反,例如病毒性結膜炎使用含類固醇藥水會令病毒繁殖更快。最安全的方法是先讓醫生檢查,確定成因再對症下藥。尤其是佩戴隱形眼鏡人士,更要小心角膜感染的風險。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