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肌腱炎(Tendinitis)
肌腱炎治療全攻略(香港篇)
肌腱炎(Tendinitis)是指肌腱因反覆使用、受傷或退化而出現的炎症或刺激,常見於肩膀、手腕、手肘、膝蓋、腳踝等位置。肌腱是連接肌肉與骨骼的重要組織,一旦發炎,不但會引起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長期不理更可能演變成肌腱退化或斷裂。
作為小編,我結合香港本地醫療資訊及國際醫學文章,為大家拆解肌腱炎的治療方法及復康重點。
一、成因與高危族群
肌腱炎通常與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動作有關,例如:
- 長時間打字、使用滑鼠(手腕肌腱炎)
- 經常提重物或搬運(肩袖肌腱炎、肘部肌腱炎)
- 運動過度(跑步、羽毛球、網球等運動員)
- 年齡增長(肌腱彈性下降,修復能力變差)
香港都市人由於工作節奏快、運動姿勢不當或缺乏熱身,肌腱炎的病發率相當高。
二、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
大部分肌腱炎患者在初期可透過保守療法有效改善。
1. 休息與減少負荷
- 停止或減少引起疼痛的動作,讓肌腱有時間修復。
- 工作中可調整姿勢或更換工具,例如符合人體工學的滑鼠或鍵盤。
2. 冰敷與熱敷
- 急性期(頭48小時):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數次,減少腫脹與炎症。
- 慢性期或復康期: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修復。
3.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拿普生(Naproxen),可口服或外用。
- 外用藥膏或貼布:含有消炎成分,局部緩解。
在香港,NSAIDs 可在藥房購買低劑量版本,高劑量或長期使用需醫生處方。
4. 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
- 伸展與強化訓練:改善關節活動度及肌腱承受力。
- 超聲波治療、電療、震波治療(Shockwave Therapy):促進血液循環與組織修復。
- 貼紮技術(Kinesio Taping):減輕負荷並提供支撐。
香港公立醫院物理治療輪候時間較長,私營診所一次收費約港幣300-800元不等。
三、注射治療
當保守療法無法改善或疼痛影響生活時,醫生可能建議注射治療。
1. 類固醇注射(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 消炎止痛效果快,但過度使用可能削弱肌腱組織,增加斷裂風險。
- 一般不建議同一部位一年內注射多於2-3次。
2. 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射(PRP Therapy)
- 從患者自身血液提取高濃度血小板,注射到發炎部位,促進修復。
- 在香港屬自費療程,費用約港幣3,000-8,000元一次。
四、手術治療
手術通常是最後選項,適用於:
- 長期疼痛且保守治療無效
- 肌腱部分或完全斷裂
- 出現鈣化性肌腱炎且鈣化物嚴重影響活動
常見手術包括:
- 清除發炎或鈣化組織
- 修補或重建肌腱
- 關節鏡微創手術
香港公立醫院手術費用低,但輪候時間長;私家醫院收費視乎手術複雜度,可達數萬港元。
五、復康與預防
- 循序漸進運動:避免突然增加運動量。
- 正確熱身與伸展:特別是在運動前後。
- 維持肌肉力量與柔韌性:減低肌腱負荷。
- 工作環境調整:符合人體工學,減少長期重複動作。
香港醫療資源小貼士
- 公立醫院骨科或物理治療門診:需經家庭醫生轉介,費用低廉但輪候時間長。
- 私家診所及物理治療中心:收費較高但等候時間短,適合急性疼痛或需密集治療人士。
- 運動創傷中心:針對運動員或經常運動人士,提供專業康復訓練。
💬 小編話你知:
肌腱炎如果能及早處理,大多數人可以在幾星期到幾個月內康復,但若忽視症狀、硬撐運動或工作,炎症可能變成慢性,甚至導致肌腱退化或撕裂。香港的醫療資源雖然多元,但建議大家及早求醫,並配合物理治療與生活調整,才能真正斷尾。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