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青光眼(Glaucoma)
青光眼治療全攻略(香港篇)
青光眼(Glaucoma)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其特點是視神經受損,通常與眼壓過高有關,但部分患者即使眼壓正常也會發病。此病最可怕之處在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視神經損害,視力無法逆轉,因此又被稱為「視力的無聲小偷」。
在香港,青光眼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特別是40歲以上人士、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近視度數高者、糖尿病患者都屬高危族群。
作為小編,我整理了香港及國際醫學資料,詳細拆解青光眼的治療方案、公私營醫療選擇、費用及日常護眼貼士。
一、青光眼種類與成因
青光眼可分為多種類型,不同類型治療重點略有差異:
-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POAG)
- 最常見類型,病程慢,初期無明顯症狀,視野逐漸縮小。
-
閉角型青光眼(PACG)
- 常見於亞洲人,眼壓急劇升高,可能引發劇痛、噁心、視力急降,屬醫療急症。
-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NTG)
- 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受損,與血液供應不足等因素有關。
-
繼發性青光眼
- 由其他眼病、外傷、藥物(如長期使用類固醇)引起。
-
先天性青光眼
- 出生時已有,需及早手術治療。
二、治療目標
青光眼無法治癒,治療目標是控制眼壓,減慢視神經損害,保護剩餘視力。治療策略包括:
- 藥物治療
- 激光治療
- 手術治療
三、藥物治療(第一線方法)
香港的眼科醫生會先以眼藥水或口服藥物控制眼壓,常見藥物種類包括:
1. 降低房水生成
- β-阻斷劑(如Timolol)
- 碳酸酐酶抑制劑(如Dorzolamide)
2. 增加房水排出
- 前列腺素類似物(如Latanoprost)
- α2受體激動劑(如Brimonidine)
3. 口服藥物
-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短期控制急性高眼壓
💡 小編貼士:
香港公立醫院可低價獲取藥物,但需長期覆診;私家診所藥費較高,但等候時間短。眼藥水需每天定時使用,否則眼壓反彈會加速視神經損害。
四、激光治療
當藥物控制不足或患者不適合長期用藥時,醫生可能建議激光治療:
1. 激光小樑成形術(Laser Trabeculoplasty)
- 適用於開角型青光眼
- 打開小樑網排水通道,降低眼壓
- 可在門診完成
2. 激光周邊虹膜切除術(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 適用於閉角型青光眼
- 在虹膜開一個小孔,改善房水流通
-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即時緩解眼壓
💡 小編貼士:
激光治療在香港的私家醫院費用約港幣$4,000-$10,000/次,公立醫院費用低廉,但需排期。
五、手術治療
當藥物與激光均無法有效控制眼壓時,手術是必要選項。
常見手術:
-
小樑切除術(Trabeculectomy)
- 建立新的房水排出通道
-
引流管植入術(Glaucoma Drainage Device)
- 植入小管引流房水
-
微創青光眼手術(MIGS)
- 風險低、復原快,但降眼壓幅度較小
💡 小編貼士:
香港公立醫院手術費用低(約港幣$100-$500),但輪候期長;私家醫院收費視手術類型可高達$30,000-$60,000。
六、日常護眼與自我管理
- 按時滴眼藥水:切勿自行停藥
- 定期覆診:監測眼壓與視野
- 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屏住呼吸用力(如搬重物、倒立)
- 控制血壓與血糖
- 佩戴防UV太陽眼鏡,減少光線刺激
七、香港醫療資源
- 公立醫院眼科門診:需轉介,費用低,等待時間數月至一年
- 私家眼科專科:等候短,檢查及治療選擇多,費用較高
- 視光師檢查:可初步檢測眼壓與視野,但確診需眼科醫生
💬 小編話你知:
青光眼可怕的地方在於視力損害是不可逆的,而且很多患者到中晚期才察覺。香港醫生常強調「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因為即使控制住眼壓,也只是延緩惡化,不能恢復已經失去的視野。尤其有家族病史或年過40的人,建議每年做一次全面眼科檢查。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