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麻疹(Measles)

 

 

【麻疹】香港治療與預防大全|症狀、護理、疫苗資訊一次看清

大家好,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談談一種雖然在香港已經相對少見,但仍存在爆發風險、而且傳染力極高的疾病——麻疹。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CHP)資料,麻疹屬於法定須呈報傳染病,過去幾年香港曾因輸入個案引起社區感染。雖然疫苗普及令麻疹病例大幅下降,但對於未接種疫苗、免疫力低下、或來自麻疹流行地區的人士,仍有感染風險。

小編參考了香港醫院管理局(HA)、衞生防護中心(CHP)、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資料,整理出一篇麻疹治療與預防懶人包,讓大家一次了解這個傳染性超高的疾病。


什麼是麻疹?

  • 病原體: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 傳染途徑:經飛沫、空氣、直接接觸鼻咽分泌物
  • 潛伏期:通常為 10–12 天
  • 傳染期:出疹前 4 天至出疹後 4 天傳染力最強

麻疹的傳染性極高,如果一個易感者(沒有免疫力)接觸到麻疹患者,感染機率可達 90%


麻疹的症狀與病程

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麻疹的典型病程分為三期:

1. 前驅期(Prodromal phase)

  • 持續高燒
  • 咳嗽、流鼻水、結膜炎(俗稱「三C」症狀)
  • 口腔內出現Koplik斑(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

2. 出疹期(Exanthem phase)

  • 紅疹由面部及耳後開始,1–2天內蔓延至軀幹和四肢
  • 皮疹呈融合性,持續約 5–7 天

3. 恢復期

  • 皮疹逐漸消退,可能出現皮膚脫屑
  • 咳嗽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高危人群

  • 嬰幼兒(尤其不足 12 個月)
  • 未接種麻疹疫苗的人士
  • 免疫力低下患者(癌症、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 孕婦(感染可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死亡)

香港麻疹治療原則

麻疹屬於病毒感染,目前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主要是支持性護理,目標包括:

  1. 緩解症狀
  2. 預防及處理併發症
  3. 隔離以防止傳播

1. 支持性治療

退燒與止痛

  • 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安全且常用
  • 避免使用阿士匹靈於兒童及青少年(有雷氏綜合症風險)

補充水分與營養

  • 多喝水、清湯、果汁,防止脫水
  • 清淡易消化飲食

減輕眼部不適

  • 避免強光,必要時佩戴太陽眼鏡
  • 使用人工淚液舒緩乾澀

2. 維生素A補充

WHO 建議所有確診麻疹的兒童補充維生素A,因為它能減低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香港醫生會根據年齡及情況決定劑量。


3. 處理併發症

麻疹可引致嚴重併發症,包括:

  • 肺炎(兒童及成人最常見死因之一)
  • 中耳炎
  • 腦炎(罕見但致命)
  • 腹瀉及脫水

有併發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靜脈輸液、氧氣治療、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


香港的麻疹預防

疫苗接種

  • MMR疫苗(麻疹、腮腺炎、風疹)
    香港兒童免疫計劃:
    • 第一劑:12 個月大
    • 第二劑:小一入學前
  • 未曾接種且沒有感染史的成人可補種
  • 高危職業(醫護人員、機場員工)建議檢查免疫狀況

暴露後預防

  • 在接觸麻疹患者後 72 小時內接種 MMR 疫苗可減低感染風險
  • 高危人士(孕婦、免疫力低下、嬰兒)可在接觸後 6 天內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

香港治療與防控流程(公立 vs 私家)

項目 公立醫療 私家醫療
確診檢測 透過血液檢測 IgM 抗體或病毒核酸檢測 可快速安排化驗,部分診所即日結果
支持性治療 提供退燒藥、補液、住院監察 同樣提供藥物及護理,跟進更靈活
隔離措施 住院患者安排負壓病房 門診患者建議在家隔離至傳染期結束
疫苗接種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及學童計劃免費提供 私家診所即時接種,品牌選擇更多

家居護理貼士(小編重點)

  • 患者應留在家中,直到出疹後至少 4 天,避免接觸易感人群
  • 房間保持空氣流通
  • 勤洗手、使用口罩減低飛沫傳播
  • 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高燒、抽搐或意識改變,應立即送院

小編溫馨總結

麻疹的傳染力極高,即使在香港這樣疫苗覆蓋率高的地區,也可能因輸入個案引起爆發。治療以支持性護理為主,預防才是關鍵——接種MMR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小編提醒大家,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有免疫力,可以向醫生查詢或驗血檢測,及早補種,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