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
黃斑部病變治療全攻略(香港篇)
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又稱黃斑點病變,是眼睛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出現病變,導致中央視力受損。黃斑部是我們視覺最精細的部分,負責閱讀、辨認人臉、分辨顏色等精密視覺功能,一旦受損,雖然周邊視力仍在,但中央視線會出現模糊、變形或黑影。
在香港,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人士常見的視力威脅之一。根據香港眼科學會資料,黃斑部病變是本港長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老年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最常見,又可細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
一、黃斑部病變的類型
-
乾性(Dry AMD)
- 占約80-90%病例
- 黃斑部細胞逐漸退化、積聚「玻璃樣小點」(Drusen),視力緩慢下降
- 進展較慢,但可能演變成濕性
-
濕性(Wet AMD)
- 占約10-20%病例,但致盲速度快
- 視網膜下長出異常血管(脈絡膜新生血管),容易滲漏血液或液體,破壞黃斑部
- 視力可在數週至數月內嚴重下降
二、成因與高危因素
- 年齡(50歲以上風險顯著增加)
- 家族病史
- 吸煙(風險增加2-4倍)
- 高血壓、高膽固醇
- 長期暴露於強光或紫外線
- 不均衡飲食(缺乏葉黃素、玉米黃素)
💡 小編貼士:
香港人口老化嚴重,加上都市人戶外活動少、飲食偏油鹽,黃斑部病變有年輕化趨勢。
三、治療目標
黃斑部病變無法完全治癒,治療目標是:
- 減慢病情惡化
- 穩定或改善部分視力
- 預防乾性轉為濕性
四、乾性黃斑部病變治療
目前沒有藥物可逆轉乾性黃斑部病變,但可透過營養補充與生活調整延緩惡化。
1. 抗氧化營養補充(AREDS2配方)
-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研究顯示,葉黃素、玉米黃素、維生素C、維生素E、鋅、銅等組合可減低中晚期AMD惡化風險
- 香港藥房及眼科診所普遍有售,常見品牌如Ocuvite、PreserVision
- 適合中期或晚期乾性AMD患者(早期效果不明顯)
2. 生活方式調整
- 戒煙
- 均衡飲食,多吃深綠色蔬菜、魚類
- 戴防UV太陽眼鏡
- 控制血壓與膽固醇
五、濕性黃斑部病變治療
濕性AMD惡化速度快,必須及時治療,否則短時間內可能喪失中央視力。
1.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注射
- 抑制異常血管生長,減少滲漏
- 常用藥物:
- Lucentis(Ranibizumab)
- Eylea(Aflibercept)
- Avastin(Bevacizumab,屬癌症用藥但可「離標」使用於AMD)
- 治療方式:
- 初期每月注射一次,數月後可延長間隔
- 香港費用:
- 公立醫院:需符合資助條件,部分醫院有藥物資助計劃
- 私家醫院:每針約港幣$7,000-$15,000(視藥物而定)
2. 光動力療法(PDT)
- 注射光敏劑,再用低能量雷射照射異常血管,使其閉塞
- 適用於特定類型濕性AMD
- 在香港私營眼科中心有提供,費用約港幣$15,000-$25,000/次
3. 激光光凝術
- 高能量雷射燒灼異常血管
- 適合血管位置較周邊的患者(容易影響視力,現時已少用)
六、香港醫療資源與費用比較
醫療類別 | 優點 | 缺點 | 費用(單眼) |
---|---|---|---|
公立醫院 | 費用低、醫療團隊齊全 | 輪候時間長、藥物選擇有限 | $100-$500(如符合資助條件) |
私家醫院/診所 | 等候短、藥物選擇多、可即時治療 | 費用高 | 注射約$7,000-$15,000/針,PDT約$15,000-$25,000 |
七、視力康復與輔助工具
- 放大鏡、高清閱讀燈
- 大字體電子設備
- 視覺復康訓練(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等機構提供)
八、日常自我檢測
- 阿姆斯勒方格(Amsler Grid):每日用單眼觀察方格,檢查線條是否變形或缺失
- 若發現異常,立即求醫
💬 小編話你知:
濕性黃斑部病變在香港不少患者延誤治療,原因是初期只覺得「看東西有點歪」,以為只是老花或眼鏡度數變了。其實黃斑部病變屬時間敏感型疾病,愈早接受治療,保留視力的機會愈高。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吸煙長者,建議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