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鼻竇炎(Sinusitis)

 

 

【小編深度解析】香港鼻竇炎治療與護理全攻略

什麼是鼻竇炎?

鼻竇炎(Sinusitis,又稱副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發炎的疾病,常因感染、過敏或結構性問題引起。鼻竇是位於顱骨內、與鼻腔相通的空腔,正常情況下充滿空氣並分泌黏液以保護呼吸道。當鼻竇排水受阻、黏液積聚,就容易滋生細菌或病毒,導致發炎。

在香港,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全年可見,但在冬季及初春、流感高峰期或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更常發作。


香港常見的鼻竇炎分類

  1. 急性鼻竇炎
    • 病程少於 4 星期,常由病毒或細菌引起。
  2. 亞急性鼻竇炎
    • 病程 4-12 星期。
  3. 慢性鼻竇炎
    • 病程超過 12 星期,可反覆發作,常與過敏性鼻炎、鼻息肉有關。
  4. 急性加重的慢性鼻竇炎
    • 慢性鼻竇炎在短時間內惡化。

常見成因

  • 病毒感染(最常見,如感冒病毒)
  • 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
  • 過敏性鼻炎
  • 鼻中隔彎曲、鼻息肉
  • 空氣污染、煙霧
  • 潛水或飛行時氣壓改變

小編提醒:

在香港,空氣潮濕、溫差大,加上冷氣環境普遍,容易造成黏膜腫脹,增加鼻竇炎風險。


常見症狀

  • 鼻塞
  • 黃綠色鼻涕
  • 面部或額頭壓痛(彎腰時加劇)
  • 頭痛
  • 嗅覺減退
  • 後鼻滴漏(黏液流向喉嚨)
  • 咳嗽(特別是夜間)
  • 發燒(細菌感染時較常見)

治療原則

治療目標:

  1. 消除感染與炎症
  2. 恢復鼻竇通氣與引流
  3. 減少症狀與預防併發症
  4. 防止復發

1. 急性鼻竇炎治療

(1)對症治療

  • 鹽水沖洗鼻腔
    • 使用生理鹽水或市售鼻腔噴劑,有助清除黏液、減輕鼻塞。
  • 鼻用類固醇噴劑(如 Fluticasone, Mometasone)
    • 減少炎症與腫脹,改善鼻塞與引流。
  • 口服減充血劑(Pseudoephedrine)或鼻用減充血噴劑(Oxymetazoline)
    • 暫時紓緩鼻塞,但鼻用減充血劑不宜連續使用超過 3 日,以免反彈性鼻塞。
  • 止痛退燒藥(Paracetamol、Ibuprofen)
    • 減輕頭痛與發燒。
  • 多喝水、休息
    • 幫助稀釋黏液與促進康復。

(2)抗生素的使用

  • 大部分急性鼻竇炎由病毒引起,不需要抗生素
  • 若症狀持續 ≥ 10 日未改善、或在初期好轉後突然惡化(雙峰型病程),醫生可能會考慮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
    •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ugmentin)
    • 大環內酯類(如 Clarithromycin, Azithromycin)

⚠️ 小編提醒:

香港醫生會根據臨床判斷及病史開抗生素,亂用只會增加耐藥性。


2. 慢性鼻竇炎治療

  • 長期鼻用類固醇噴劑:減少炎症、控制症狀。
  • 口服抗生素(長療程,通常 3-6 星期):針對細菌感染。
  • 抗過敏治療:控制過敏性鼻炎,減低發作。
  • 手術治療
    • 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FESS):清除病變組織、改善引流,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個案。

家居護理與自我管理

  • 每天用鹽水沖洗鼻腔,保持清潔。
  • 室內保持適度濕度(40-60%)。
  • 避免吸煙與二手煙。
  • 減少接觸致敏原(塵蟎、花粉、寵物毛)。
  • 在空氣質素差的日子減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 適當運動與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

何時應立即求醫?

  • 高燒(> 39°C)
  • 視力模糊、眼睛腫脹或疼痛
  • 嚴重頭痛、頸部僵硬
  • 意識混亂
  • 症狀持續超過 3 週未改善

這些情況可能表示鼻竇炎已出現併發症(如眼眶蜂窩組織炎、腦膜炎),需要緊急醫療處理。


香港的醫療資源

  • 公立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處理中重度或慢性鼻竇炎。
  • 普通科門診 / 私家診所:診斷與初步治療。
  • 社區藥房:購買鹽水沖洗套裝、鼻噴劑(部分需處方)。
  • 專科診所:提供鼻內窺鏡檢查及手術治療。

預防鼻竇炎的小編貼士

  • 在感冒初期積極處理鼻塞,避免病情拖延。
  • 定期清潔冷氣機與濾網,減少塵蟎和致敏原。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 冬季或冷氣房內可用加濕器,防止黏膜乾燥。
  • 控制過敏性鼻炎,減少鼻竇炎復發機會。

💡 小編總結
鼻竇炎雖然常見,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拖成慢性或引發嚴重併發症。在香港,治療手段由簡單的鼻腔清洗到手術都有,關鍵是找出成因、及早治療、持續管理。平日養成良好鼻腔護理習慣,既可減少發作次數,又能提升生活質素。


免責聲明: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