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小知識】油雞 vs. 白切雞:港式名雞大比拼

🐔 油雞 vs. 白切雞:港式名雞大比拼

小編每次去燒味舖或者酒樓,面對「油雞」同「白切雞」都會舉棋不定 🤔。兩款都係廣東經典雞餸,外表好似差唔多,但味道同做法卻大有分別!咁究竟油雞同白切雞有咩唔同?就等小編幫大家詳細拆解~

📜 兩者的歷史背景

1. 白切雞

  • 源自廣東傳統,尤以廣州、順德最出名。
  • 「白切」意思就係「白煮後直接切件」,保留雞肉最原始嘅鮮味。
  • 因為清淡健康,常出現喺喜宴、節慶場合,寓意「大吉大利」。

2. 油雞

  • 油雞亦屬於廣東燒味之一,最早出現於粵菜酒樓。
  • 做法係「浸油」:將雞放入滾熱嘅油湯或調味滷水中慢慢焗熟。
  • 味道比白切雞更濃郁,皮色更光亮,亦係燒味飯店嘅招牌之一。

🧪 烹調方法差異

1. 白切雞

  • 煮法:將雞放入滾水中汆熟,然後用冰水過冷,鎖住肉汁。
  • 特點:追求雞肉原汁原味,肉質滑嫩,皮色金黃帶白。
  • 靈魂拍檔:必須配上薑蔥蓉 🧄🧅,去腥提味。

2. 油雞

  • 煮法:用醬油、冰糖、香料(如八角、桂皮)調成滷水,或以熱油慢慢浸熟。
  • 特點:雞皮油潤亮澤,色澤偏深,味道鹹香帶甜。
  • 靈魂拍檔:一般配上滷汁或甜豉油 🍶,令味道更濃厚。

🌟 外觀與口感比較

1. 外觀

  • 白切雞:皮色偏金黃或淺白,感覺清爽自然 🌕。
  • 油雞:皮色油亮帶深褐色,看起來更有光澤 ✨。

2. 口感

  • 白切雞:肉質清甜,皮薄而爽滑,講求「食雞味」。
  • 油雞:味道濃郁,皮層油潤,入口帶鹹甜香。

3. 香氣

  • 白切雞:淡雅清香,重點係薑蔥蓉嘅辛香。
  • 油雞:滷水或醬油香氣撲鼻,帶少許藥材香 🌿。

🍽️ 飲食場合與文化

1. 白切雞

  • 常用於喜宴、拜祭、節慶,象徵「吉祥如意」。
  • 因為清淡健康,老少咸宜。

2. 油雞

  • 更加貼近大眾日常,茶餐廳、燒味舖必備。
  • 價格親民,份量十足,係平民化代表。

🍗 燒味飯上的選擇

  • 白切雞飯:肉嫩清淡,配薑蓉油,食落去清爽舒服。
  • 油雞飯:雞皮油亮,配甜豉油,飯粒都吸收咗滷汁,特別惹味。

💡 小編總結

油雞同白切雞,雖然都係雞,但其實係兩種風格完全唔同嘅料理

  • 白切雞:清淡天然,強調雞肉嘅原味,配薑蔥蓉更添靈魂。
  • 油雞:鹹香濃郁,靠滷水或油浸帶出深層風味。

白切雞係節慶儀式嘅吉祥象徵,而油雞就係街坊日常嘅親民燒味。

👉 小編覺得最完美嘅解決方法,就係「雙拼」!一次過食到油雞嘅濃香同白切雞嘅清鮮,真正大滿足 🐔🍽️。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