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汽車引擎種類大解析

 

 

 

 

香港汽車引擎種類大解析

──小編親身經驗 × 貼地分析──


一、汽車引擎基本分類

  1. 內燃機引擎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 汽油引擎(Petrol Engine)
    • 柴油引擎(Diesel Engine)
    • 渦輪增壓引擎(Turbocharged Engine)
    • 自然吸氣引擎(Naturally Aspirated Engine)
    • 轉子引擎(Rotary/Wankel Engine)
  2. 混合動力引擎 Hybrid Engine
    • 傳統油電混合(HEV)
    • 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
  3. 純電動馬達 Electric Motor
    • 電動車引擎(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4. 其他罕見類型
    • 氫燃料電池引擎(Fuel Cell, FCEV)
    • LPG/CNG天然氣引擎(香港極罕見)

二、主流引擎種類 × 技術特性 × 香港地區適用性

1. 汽油引擎(Petrol Engine)

  • 運作原理:以汽油作燃料,點火爆炸推動活塞產生動力。
  • 細分
    • 自然吸氣(NA):依靠大氣壓力吸氣。
    • 渦輪增壓(Turbo):利用廢氣帶動渦輪,提高吸氣量,提升馬力。
  • 香港常見車型:日本車、歐洲車、入門房車、跑車
  • 優點
    • 保養普及、維修方便
    • 行車寧靜、震動細
    • 低速反應快,適合市區短途
  • 缺點
    • 油耗一般
    • 新車稅務優惠較低

小編角度
大部分香港私家車仍以汽油引擎為主,尤其日系、德系入門車種。日常通勤、家庭用車、偶爾長途,汽油NA/小Turbo都夠用。優點是可靠、易維修,缺點是油價高、稅制不利大排氣量


2. 柴油引擎(Diesel Engine)

  • 運作原理:以壓縮點火方式燃燒柴油,扭力大、油耗低。
  • 香港常見車型:貨Van、七人車、SUV、歐洲高級房車
  • 優點
    • 低轉速高扭力,適合載重、山路
    • 油耗極低,適合長途、商用
  • 缺點
    • 保養要求高,部份新柴油車須加尿素(AdBlue)
    • 噪音較大、震動明顯
    • 柴油車受法規限制(近年歐盟、香港大力淘汰舊柴油車)

小編角度
如果你係「長途王」、商用、經常載人載貨,柴油車慳油又夠力。但市區短途、塞車多,柴油機冷啟動耗損快,長遠未必着數。香港法例漸嚴,舊柴油車換新成本高,要留意。


3. 渦輪增壓引擎(Turbocharged)

  • 運作原理:利用廢氣推動渦輪葉片,壓縮進氣,提升動力。
  • 香港常見車型:歐洲車(Volkswagen、BMW、Mercedes)、日系新款(Honda Turbo、Toyota Turbo)、小排量1.0T-1.5T
  • 優點
    • 馬力大、油耗低(比同級NA)
    • 小排量享有稅務優勢
  • 缺點
    • 保養要求高,渦輪件損壞維修貴
    • 低轉速時有「渦輪遲滯」(Turbo Lag)

小編角度
Turbo引擎已成歐洲新車主流,特別適合喜歡操控、追求馬力又怕交多稅的香港朋友。但要注意渦輪保養(如熱車、冷卻),唔好亂踩,否則維修好貴!


4. 自然吸氣引擎(Naturally Aspirated, NA)

  • 運作原理:利用活塞下降及大氣壓力進氣,無渦輪或機械增壓。
  • 香港常見車型:日系房車(Toyota、Honda)、美系、部分歐洲車
  • 優點
    • 結構簡單,維修便宜
    • 沒有Turbo Lag,反應直接
    • 壽命長、耐用
  • 缺點
    • 油耗高於Turbo同級
    • 馬力受排氣量限制,難有刺激感
    • 稅制對大排NA不友善

小編角度
「懶理車」首選,香港塞車多,NA引擎冇咁多複雜件,壞少啲,適合追求平穩、長命百歲的家庭車主。跑車迷則鍾意NA聲浪和線性加速感。


5. 轉子引擎(Rotary/Wankel)

  • 運作原理:以轉子代替活塞,體積細、轉速高、聲浪獨特。
  • 香港常見車型:Mazda RX-7/RX-8(已停產)
  • 優點
    • 體積細、重量輕,馬力密度高
    • 聲浪獨特,極具玩味
  • 缺點
    • 油耗高、排放高
    • 維修困難、香港零件少

小編角度
只屬收藏家、玩車發燒友的選擇。香港已極罕見,維修難,油費貴,但回頭率極高!


6. 混合動力(Hybrid、PHEV)

  • 運作原理:結合內燃引擎+電動馬達,按行車情況自動切換。
  • 類型
    • 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不能外接充電(如Toyota Prius、Honda Fit Hybrid)
    • PHEV(Plug-In Hybrid):可外接充電,純電行駛約30-80公里(如BMW 330e、Volvo XC60 PHEV)
  • 香港常見車型:Toyota Prius、Camry Hybrid、Lexus RX Hybrid、歐洲多款PHEV
  • 優點
    • 慳油、省牌費、排放低
    • 市區短程多用電,寧靜環保
    • 油電切換,長途無續航焦慮
  • 缺點
    • 結構複雜,維修貴
    • 電池老化成本高
    • PHEV充電位不足,難發揮最大效益

小編角度
香港短途多、塞車多,Hybrid/PHEV非常適合。尤其Toyota/Lexus技術成熟,慳油又環保。PHEV則更啱「有位慢充」的家庭,否則純HEV更實際。


7. 純電動車引擎(BEV,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 運作原理:以電池儲電,驅動電動馬達推動車輪。
  • 香港常見車型:Tesla Model 3/Y、BYD Atto 3、Hyundai Ioniq、Nissan Leaf
  • 優點
    • 行車極靜、加速快、零排放
    • 沒有傳統引擎保養(無機油、火咀、波箱油)
    • 政府首登稅優惠
    • 充電成本低(如有自家慢充位)
  • 缺點
    • 續航受限(香港市區無大問題)
    • 公共充電位不足,排隊輪候
    • 電池老化/更換成本高
    • 長途/出境不便(但香港地細影響較少)

小編角度
如果家中有車位、可安裝慢充,純電車絕對啱香港市區、短途家庭。Tesla/BYD近年超受歡迎,慳錢又型格。唯一痛點是「搶充電樁」和電池老化,但保養極簡單,油費慳到笑。


8. 氫燃料電池引擎(Fuel Cell, FCEV)

  • 運作原理:以氫氣與氧氣產生電力,驅動馬達。
  • 香港情況:現階段基本無市場,基建極不足,僅有政府/科研機構測試。
  • 小編角度:未來趨勢,但短期內不會普及,暫時不用考慮。

三、香港引擎類型選擇 × 實際對比

類型 油耗/電耗 售價 維修 稅務 駕駛感 適用對象/環境
汽油NA 一般 便宜 一般 順滑 新手、家庭市區
汽油Turbo 較佳 略高 較難 低排量有利 強勁 喜歡操控、稅務著數
柴油 優異 中高 較貴 商用多限制 力大 商用、長途、載重
Hybrid/HEV 優異 中高 較貴 靜、順 市區通勤、環保家庭
PHEV 優異 靜、即時力 可充電家庭、短途多
純電 極佳 高優惠 靜、彈射 有車位充電家庭、短途
Rotary 極高 罕有 不利 刺激 收藏、玩樂
氫燃料 極佳 極高 罕有 無政策 未來、科研

四、小編選擇建議 × 真心總結

  1. 新手/市區家庭
    • 汽油NA、Hybrid最穩陣,維修便宜、慳油、保值高。
    • 有預算、有充電位,純電車(BEV)可優先考慮。
  2. 追求操控/馬力
    • 小排量Turbo車型,馬力強、慳油兼稅務著數。
  3. 商用/長途/載重
    • 柴油車仍有優勢,但要注意香港法規同保養要求。
  4. 環保愛好者/科技迷
    • Hybrid、PHEV、純電車,體驗新技術、享政府優惠。
  5. 玩車發燒友/收藏家
    • 轉子引擎、經典NA大排量,純為駕駛樂趣。

小編貼士

  • 香港買車最忌「衝動」,要考慮車價、維修、保養、牌費、將來換車容易度。
  • 唔好以為新科技一定啱自己,實際用車環境最重要。
  • 有現場試駕、問多幾個有經驗的車主,實地了解部車日常表現。

五、未來趨勢 × 小編展望

  • 純電車比例逐年攀升,未來充電樁普及後勢必主流。
  • Hybrid/PHEV將成過渡主力,適合現時基建未齊全的香港。
  • 柴油/大排量汽油引擎將逐步淘汰,政府政策趨向環保、低排放。
  • 氫燃料、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短期內不影響一般消費者,但值得關注。

六、小編結語 × 最貼地提醒

香港地細人多,揀啱引擎就等於揀啱生活!

  • 最重要唔好盲目追潮流,要問清楚自己「點用車、點保養、點預算」。
  • 新車要考慮稅制、二手保值、維修方便;二手車要注意引擎狀況、是否易搵零件。
  • 保持學習心態,唔明多問車房、網上群組、小編,總有人肯幫你避開地雷!

有任何關於引擎選擇、用車心得、香港駕駛疑難,歡迎留言/私訊小編,一齊討論做個精明香港車主!祝大家買得精、揸得爽、養得輕鬆!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