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車用科技進化史:從卡帶到 CarPlay
車用科技進化史:從卡帶到 CarPlay(香港地區篇)
作為一個生於香港、熱愛汽車及科技的小編,親身經歷過香港汽車內裝科技的大變革。從八、九十年代的卡帶機,到現今智能手機無縫連接CarPlay,這段進化史不單見證了科技進步,更反映香港人對「方便、型格、實用」的追求。以下,讓我以最詳細的文字,帶你細味這段車用科技的演變。
1. 卡帶年代:懷舊經典的起點
1980至1990年代,香港馬路上「汽車音響」幾乎只等於「卡帶機」。當年大部分日本進口車(如Toyota、Honda、Nissan)都標配卡帶機,歐洲車如BMW、Mercedes-Benz亦不例外。
- 卡帶盛世:卡帶不單止聽歌,還有廣播劇、英語教材等選擇。很多人會到信和、白加士街買卡帶或自行錄製Mixtape。
- 常見情景:司機一邊駕駛,一邊「反轉」卡帶,有時還要用鉛筆「整卡帶」。
- 限制:音質有限、容易卡帶、選曲麻煩。但即使如此,當年能在車上聽自己選的歌,已經是無比享受。
2. CD世代:音質提升,操作更方便
90年代中後期,CD音響逐漸普及。
- CD機/Changer:有車主會加裝6碟、10碟CD Changer放尾箱,可以不停換碟,十分「型」。
- 音質革命:CD打破卡帶音質上限,Hi-Fi迷終於可以在車上享受更澎湃的音效。
- 小編回憶:記得家父買新車時,特意選配了原廠CD機,當時覺得超級高級!但CD易花、易跳針,夏天曬車更易損壞。
3. VCD/DVD/屏幕年代:娛樂化開始
2000年代初,VCD及DVD播放器開始進駐私家車,甚至有「天窗」式翻揭屏幕。
- 影音新體驗:小朋友最開心,長途車程可以睇卡通、電影。
- 香港特色:很多「七人車」司機會安裝大屏幕,接送學生或旅客時播放電影,十分受歡迎。
- 局限:觀看時安全成疑,亦容易分心。
4. MP3、AUX、USB:數碼化轉型
隨著iPod、MP3機流行,香港人開始追求「一部機帶千首歌」。
- AUX接駁:司機最常見是用3.5mm線連手機或MP3機。
- USB播放:部分新車配有USB插口,直接插U盤就可以播放MP3。
- 小編體驗:當年「換車」最緊張是有無AUX,否則只能用FM發射器,音質一般,還有雜音。
5. 藍牙時代:無線自由
2010年代,藍牙車用音響成為標準配備。
- 電話通話:Hands-free功能,安全又方便。
- 無線音樂:終於不用再煩惱線材纏繞,直接串流Spotify、Apple Music。
- 香港特點:的士、Uber司機大多會用藍牙接駁,方便接客同時聽歌、聽新聞。
6. 智能手機整合:CarPlay/Android Auto登場
2015年後,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正式進駐香港市場,徹底改變車用科技。
- 即時導航:Google Maps、Apple Maps實時路況,對於香港繁忙交通很重要。
- 語音助手:Siri、Google Assistant幫你發訊息、打電話,提升安全。
- App生態圈:Spotify、WhatsApp、Podcast等App直接在車載屏幕操作。
- 新車標配:近年Toyota、Honda、BMW等新車都標配CarPlay/Android Auto,舊車主亦可後加安裝。
- 香港人生活:不論司機還是乘客,習慣手機「一插即用」,不用再忍受差劣的原廠導航。
7. 未來展望:車聯網、自動駕駛、OTA升級
未來車用科技會更加智能化:
- 車聯網(IoT):車與車、車與路邊基建互聯,提升安全及效率。
- 自動駕駛:Tesla、Baidu等已在香港測試自動泊車、導航。
- 軟件升級(OTA):例如Tesla,車機軟件可以網上自動更新,功能越來越多。
小編總結:科技是服務人類,而非炫耀本錢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車用科技發展極快。從卡帶到CarPlay,見證了香港人生活節奏加快、對資訊及娛樂的需求提升。每一代科技都曾令我們驚嘆,但最終目標都是令駕駛更方便、安全、愉快。未來,車用科技勢必繼續進化,小編會繼續為大家留意最新動向,與大家一齊「著數行車」!
你又最懷念哪個年代的車用科技?留言同小編分享下你嘅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