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風扇皮帶(Fan belt)何時需換?
作為「小編」,我會用香港司機嘅角度,由原理、磨損跡象、檢查方法、香港天氣影響、常見壞法,到更換周期同注意事項,超詳細講解**「風扇皮帶(Fan belt)何時需換」**,等你唔好等到斷咗先後悔。
1️⃣ 先搞清楚:風扇皮帶係乜
雖然大家習慣叫佢 Fan Belt,但喺現代車,多數已經係用**多楔皮帶(Serpentine Belt)**去驅動多個部件,不止風扇。
它通常負責驅動:
- 發電機(Alternator)
- 水泵(Water Pump)
- 冷氣壓縮機(A/C Compressor)
- 動力軚盤泵(Power Steering Pump)
- 有啲車仲驅動冷卻風扇、增壓泵等
💡 小編補充
老式車係真係分開有「風扇皮帶」;新車一條皮帶包辦晒,斷一條就咩都停,要即刻熄火。
2️⃣ 為何要理會風扇皮帶?
因為皮帶一旦斷裂:
- 冷氣立即冇風
- 水泵唔運轉 → 引擎 幾分鐘內過熱 → 變形燒缸
- 發電機停止 → 電池好快耗盡,車熄火
即係話,斷皮帶係即時「死車」,仲有機會要拖車 + 高昂維修費。
3️⃣ 何時要更換?(正常周期)
廠方建議
- 多數汽車製造商建議 每 60,000–100,000 公里 或 4–6 年 更換。
- 亦有部分車(特別係德系)設計更耐用,可去到 120,000 公里,但要定期檢查。
香港司機應調整周期
香港環境會加速皮帶老化:
- 高溫潮濕 → 橡膠更容易硬化 + 滑面出油
- 塞車多、短途多 → 發動時間長但行駛里程短,皮帶實際使用時數更高
- 海邊泊車 → 鹹濕空氣加快金屬滑輪同皮帶腐蝕
- 夏天開冷氣幾乎全年 → 對皮帶負荷更高
💡 小編建議香港周期:
正常駕駛環境:3–4 年或 50,000–70,000 公里檢查並視乎情況更換
長期海邊 + 短途多:2–3 年就要重點檢查
4️⃣ 磨損或老化的徵兆
以下係皮帶「叫你換我啦」的訊號——見到一項都唔好托:
-
外觀裂紋
- 多楔皮帶背面的橡膠出現細裂或斷紋
-
脫皮 / 掉渣
- 表面膠質脫落,露出纖維
-
皮帶變薄 / 磨窄
- 溝槽變淺,楔形唔貼滑輪
-
打滑尖叫聲
- 啟動或者開冷氣、打軚時有“吱吱”尖叫聲
-
橡膠焦味
- 打滑過熱令皮帶散發焦味
-
張力不足
- 張緊器(Tensioner)老化,皮帶鬆弛
-
異常震動
- 皮帶運轉唔順,可能係變形或滑輪有問題
📷 小編檢查小技巧
- 用手電筒照住皮帶背面(溝槽相反面),微微扭轉皮帶看裂紋
- 用手按一下皮帶中段,超過 1cm 下陷就可能太鬆(視乎車型)
- 用耳聽:怠速打開冷氣,聲音變尖銳多數係打滑
5️⃣ 香港常見的皮帶「壞法」
-
高濕化學侵蝕
- 停海邊 + 雨季落雨頻密,皮帶表面吸濕後更快硬化
-
油污污染
- 發動機洩漏機油 / 冷媒油飛到皮帶表面 → 橡膠膨脹變軟易斷
-
滾輪生銹
- 海風或冷凝水令滑輪表面粗糙,磨損加快
-
張緊器老化
- 香港塞車多,張緊器長期受震動,失效令皮帶打滑
6️⃣ 換皮帶的注意事項(香港環境版)
6.1 換一條還是整套換?
- 如果皮帶張緊器、導向輪已有聲音或滾輪軸承無潤滑,應整套連皮帶一起換
- 只換皮帶但滾輪劣化 → 新皮帶壽命會大減
6.2 換原廠還是副廠?
- 原廠優點:壽命長、規格吻合
- 高質副廠(如 Gates、Dayco、Bando):價錢平一截,耐用度接近原廠,香港車房常用
- 避免無牌低價皮帶:香港高溫潮濕環境會更快壞
6.3 DIY 或車房?
- DIY 需要:
- 了解皮帶走向(香港部分車款貼紙在引擎蓋底)
- 有工具鬆開張緊器
- 有足夠空間操作
- 大部分司機會選車房,費用:
- 皮帶本身 $200–$800(副廠)
- 加人工 $200–$500(要視乎車型)
6.4 換後檢查
- 車啟動後觀察皮帶運轉是否平順、無偏移
- 聽聲音:不應有尖叫或拍打聲
- 檢查張力:適中,不會太鬆或過緊
7️⃣ 小編「香港版保養周期表」
駕駛環境 | 每年檢查次數 | 預計更換周期 | 備註 |
---|---|---|---|
一般市區 | 1–2 次 | 3–4 年 / 50,000–70,000 公里 | 定期檢查裂紋 |
海邊泊車 | 2–3 次 | 2–3 年 / 40,000–50,000 公里 | 留意端輪生鏽 |
短途多塞車 | 2 次 | 2.5–3 年 | 高啟動頻率致老化快 |
高速長途多 | 1 次 | 4–5 年 | 高速運轉但高氣流降溫,壽命可長啲 |
8️⃣ 小編最後總結
香港嘅氣候對風扇皮帶壽命影響唔少,尤其海邊鹹濕、高溫曝曬、長期塞車啟動冷氣等,都會加劇橡膠老化。唔好死跟廠方數字,每年用檢查代替等壞先換。
記住,風扇皮帶斷咗唔係得冷氣唔凍咁簡單,而係引擎幾分鐘就過熱報廢。花多幾百蚊預防性更換,絕對仲慳過等爆先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