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香港道路標誌與國際差異
🚦🛣 【小編觀點】香港道路標誌與國際差異全剖析
如果你係香港司機,可能已經習慣咗路邊啲紅圈、藍底、白箭咁嘅標誌。但係,你有冇諗過,香港嘅道路標誌同世界其他地方有幾大唔同?對本地人可能冇乜感覺,但對外國駕駛者或者新來港嘅朋友,真係有機會令佢哋「一頭霧水」。
📜 一、香港道路標誌系統的背景
-
英國殖民地時期沿用英式系統
香港嘅道路標誌設計源於英國《交通標誌與信號手冊》(Traffic Signs Regulations and General Directions, TSRGD)。 -
1997年後延續英式標準
即使回歸後,香港依然保留左軚行駛、英式交通規則同標誌系統,因為改制成本高,而且司機習慣難改。 -
雙語設計
香港標誌獨特之處係大部分都係 中英文並列(例如「STOP 停」、「SLOW 慢駛」),方便本地及國際駕駛者。
🎨 二、香港道路標誌的主要分類與特色
1. 警告標誌(Warning Signs)
- 形狀:紅邊三角形
- 用途:提示前方有危險或特別情況(如彎路、落斜、行人橫過)
- 特色:同英國一樣,但加咗中文,例如「落斜」會寫明坡度百分比。
2. 禁令標誌(Prohibitory Signs)
- 形狀:紅邊圓形
- 用途:禁止特定行為(如禁止掉頭、禁止駛入)
- 特色:香港會直接用中英文寫明,例如「禁止掉頭 No U-turn」。
3. 指令標誌(Mandatory Signs)
- 形狀:藍底圓形
- 用途:指示必須跟隨嘅方向或行為(如只准直行、必須靠左行)
- 特色:有時會加箭嘴圖案,同國際標準相似。
4. 指示標誌(Informative / Directional Signs)
- 形狀:長方形,多為藍底或綠底
- 用途:方向指引、地點名稱、道路編號
- 特色:全部雙語顯示,路牌字體用 Transport 字型(英國標準),中文多用黑體。
5. 特殊標誌
- 例子:紅色「巴士專用線」、黃色「咪錶泊車位」標示、黃色格仔(Yellow Box Junction)
- 特色:黃色格仔交界區係英式系統特有,提醒司機唔准停留阻塞交界。
🌏 三、與國際常見地區的差異
1. 英國
- 香港幾乎完全沿用英國系統,但字體、顏色比例略有本地化,例如中文標註、部分圖案更簡化。
- 英國新款電子標誌(Variable Message Signs)在香港數量較少。
2. 美國
- 美國標誌偏向「以字為主」,形狀多樣(菱形黃色警告牌、長方形白底限速牌)。
- 香港司機去美國容易忽略菱形警告牌意思,而美國司機來港則要適應紅邊三角形。
3. 日本
- 日本標誌圖形化程度高,顏色更鮮明(例如藍底白字道路指示)。
- 香港司機去日本會發現某些標誌雖然形狀相似,但意思唔同(例如日本的「止まれ」係倒三角形紅邊)。
4. 中國內地
- 內地標誌參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設計,但圖案細節同香港唔同,例如警告標誌係黃底黑邊三角形。
- 內地限速牌係白底紅邊數字,香港則係紅邊圓形內寫數字(類似但字型唔同)。
🚗 四、外國駕駛者在香港常見的標誌誤解
-
黃色格仔(Yellow Box Junction)
- 外國司機唔一定知要確保前方有空間先可駛入,否則屬違例停車。
-
巴士專用線
- 有啲旅客會誤闖巴士專線,尤其係繁忙時段,罰款同扣分都唔輕。
-
雙語指示牌
- 雖然有英文,但地名翻譯唔一定直覺(例如「旺角」= Mong Kok,「將軍澳」= Tseung Kwan O)。
-
紅燈右轉禁止
- 香港同英國一樣,紅燈時任何方向都唔可以轉(除非有特別綠箭指示),唔似美國部分州份可以紅燈右轉。
📋 五、香港駕駛者出國時的適應挑戰
- 去美國/加拿大要習慣黃底菱形警告牌,以及英里數限速。
- 去日本要記住部分標誌形狀相似但意思不同。
- 去內地要適應黃底黑邊警告牌,以及右軚轉左軚駕駛。
🔍 六、小編觀察與建議
小編覺得香港道路標誌嘅優勢係:
- 雙語方便:對本地同國際駕駛者都算友好。
- 英式系統清晰:圖案識別度高,紅邊三角/圓形邏輯簡單。
但亦存在幾個問題:
- 有啲標誌設計較舊:電子可變信息標誌(VMS)普及率低。
- 地名翻譯唔統一:部分地名英文翻譯易令外地司機混淆。
- 旅遊區標誌不足:旅客駕駛容易錯過出口或專用線提示。
📈 建議:
- 更新部分標誌設計,提升夜間反光度。
- 增加多語言(例如日文/韓文)輔助標誌於旅遊區。
- 擴展電子實時交通標誌,提供即時路況與封路資訊。
💡 小編Tips
- 如果你係新手司機,建議留意「紅邊三角係警告、紅邊圓係禁止、藍底圓係必須」呢個基本邏輯。
- 外國朋友嚟香港自駕,要特別注意巴士專線、黃色格仔同咪錶泊車規則。
- 夜晚駕駛時,留意有啲舊標誌反光不足,尤其係偏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