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入門ABC】學會時間價值:錢放在銀行會變少嗎?|編:馬文生

⏰ 學會時間價值:錢放在銀行會變少嗎?香港人必睇現實解構!

大家好!小編今日要同你分享一個講咗幾十年都重複問嘅問題——「究竟錢放喺銀行,會唔會變少?」💸 呢個問題一方面涉及理財心態,一方面又關乎經濟學上好重要嘅原則——金錢的時間價值!如果未學識呢一課,分分鐘真係愈努力儲錢愈窮,想富都難啦!

🔎 什麼是時間價值?為何現在一蚊比將來值錢?

**金錢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 TVM)**係金融學、投資學裡面嘅核心理念,意思就係「今日一蚊永遠大過明日一蚊」。點解咁講?因為所有資金只要唔放部櫃桶,總有機會賺到回報,現金擁有的花費或投資潛力永遠大過未來同等面值的錢。極簡而言,現值(Present Value)> 未來值(Future Value),唯一例外就係你忍唔住全部即刻花晒。

舉例說明:

  • 今日你有100蚊放銀行,一年無用,可以賺1蚊利息(放1%定期)

  • 同樣一年後100蚊但無利息,即係你少賺咗1蚊!

  • 換句話說,「有得揀寧願錢宜家收,因為可以投資、利用」

📉 銀行儲蓄可以保值?現實係慢性「縮水」!

人人都話「錢放銀行最安全」,小編想話——**現實上只係表面安全,實際可能變窮!**最大敵人就係——通脹(inflation)。

香港現況數據:

  • 過去10年,香港平均通脹率2.12%,即每年物價升約2%左右

  • 大部分活期銀行利率 0.01%-0.25%;定期雖可達2%-4%,但都難持續高於通脹

  • 結果係:銀行儲蓄回報「追唔上」通脹速度,實際購買力不斷下跌

簡單案例:

假設2025年存$100,000於活期戶口,只收0.1%年利息,香港通脹維持2.12%,10年後:

  • 戶口餘額大約$101,005(本金+利息)

  • 但同期物價升至原來的122%,你能買到東西只剩$83,000實際價值⚠️

  • 名義上錢多咗,實際你「買嘢等於少咗$17,000」!

就算你攞去做定期,每年利息高啲,都未必真跑贏。

📉 表面金額無變少,購買力其實大縮水

有人話:「銀行利息雖然唔高,但總勝過無啦!」小編要講——**以安全為藉口,其實係慢性縮水!**因為:

  • 銀行賺息差:存款利息低,貸款放出高息,銀行才有錢賺

  • 錢躺著唔動,購買力自動退後

  • 只單靠銀行,長遠未能累積財富

真正損失嘅係「看不見」嘅實質購買力!

通脹帶來生活實例:

90年代$10可買兩碗車仔麵,2025年可能只係一杯珍奶。媽媽年代金條價3,000一両,而家15,000一両!

你以為錢keep得好安全,現實已被通脹「蠶食晒!」

⏳ 金錢時間價值同理財係乜關係?

理財最緊要就係明白時間價值,主動抗通脹

  • 複利效應/終值(Future Value):只要利用投資(例如每年回報4%-6%),複利效應會隨時間爆炸增長。十年之後一筆小錢可以變大錢。

  • 單純存銀行(Passive):錢隨著時間縮水

  • 理財投資(Active):令錢增值、追回甚至超越通脹

通脹對現金的實際影響示意圖

通脹侵蝕現金購買力示意圖,顯示10年後100港元的實際價值變化

💡 小編貼士:錢存銀行唔代表唔見咗,但實際「變少」有三個原因

  1. 銀行利息長年低於通脹

  2. 財富購買力下跌,目標愈來愈難追到

  3. 無運用複利時效,錯失增值機會

📓 結語:點做先係最精明?

**存錢銀行做安全網(緊急基金),剩餘要善用時間,主動理財投資!**小編推介:

  • 建立3-6個月緊急基金於高息活期

  • 退休、人生夢想等長中期儲蓄要用「穩健投資」提升回報(基金、ETF、iBond等)

  • 早起步、長期複利增值,愈快實現財務自由

  • 持續提升理財知識,主動對抗通脹,「聰明儲蓄+適度投資」才係真財富增值王道!

金錢的時間價值唔係理論,而係你每日生活都真正影響緊你財富嘅核心智慧!💪👛

如果呢篇解說有幫到你,記住分享出去,一齊打破錯誤儲蓄迷思,做個醒目人生財富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