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小應用】Vibe Coding 是什麼?|編:李子昇
Vibe Coding 詳細介紹 💻✨
在 AI 大潮中,「Vibe Coding」成為編程界的新熱門,結合大型語言模型(LLM)與自然語言提示,讓開發者只要「順著感覺(vibes)」描述需求,就能快速生成並迭代程式碼。以下從定義、發展背景、核心特色、實務流程、優缺點及工具推薦,全面解析 Vibe Coding。
1. Vibe Coding 是什麼?
-
由 OpenAI 共同創辦人安德烈·卡帕斯(Andrej Karpathy)於 2025 年提出,主張「最新最熱門的程式語言就是英文」,開發者用自然語言提示 AI 生成程式碼。
-
核心理念:程式設計師從「撰寫語法」轉為「出題+引導 AI」,把重複瑣碎的程式碼撰寫交給 AI,自己專注在需求描述與功能驗證。
2. 歷史與發展脈絡
-
2023 年:大型語言模型崛起,開發者開始嘗試用 AI 輔助撰寫程式。
-
2025 年 2 月:Karpathy 正式提出 Vibe Coding 概念,3 月入選韋氏詞典「slang & trending」。
-
同年中:多家 AI 編輯器(如 Cursor AI、Claude Sonnet、Replit)紛紛推出專屬 Vibe Coding 功能。
3. 核心特色與優勢
4. 實務流程 Step by Step
-
描述需求:以自然語言撰寫功能描述,說明使用目的與行為。
-
AI 生成程式碼:觸發大型語言模型(如 GPT-4、Claude)自動生成初版程式。
-
測試與檢驗:執行程式,觀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
迭代至完成:重複「生成→測試→調整」閉環,直到達到預期效果。
5. 常見工具推薦
-
Claude 3.7 Sonnet:Anthropic 平台,適合複雜邏輯生成。
-
Replit:雲端 IDE,內建 AI 代理,方便團隊協作與快速部署。
-
GitHub Copilot:VS Code/JetBrains 插件,自動補全程式片段,搭配 Vibe Coding 流程更流暢。
6. 限制與風險
-
依賴性高:過度依賴 AI 可能使開發者忽略程式設計最佳實踐與底層原理。
-
隱私與安全:商業專案需留意機密資料,建議自託管 LLM 以確保資料不外泄。
7. 小編心得與建議
-
先小範圍試水:用 Vibe Coding 完成小功能或 Demo,再逐步導入核心專案。
-
保留自動化比例:AI 生成程式碼後務必審核與重構,加入測試以確保品質。
-
持續學習 Prompt 技巧:高手在於精準設計提示語,建議多參考社群範例與工具教學。
-
結合低代碼/無代碼平台:與 Vibe Coding 串接,讓非工程師也能快速貢獻點子。
Vibe Coding 帶來全新「以自然語言為介面」的開發體驗,讓程式設計師更像 AI 的指揮家,而非鍵盤苦行者。小編鼓勵大家在專案中試用 Vibe Coding,一同迎接更具「創意氛圍」的程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