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冷知識】香港駕駛方向為何是右軚左行?
當你在香港駕駛,無論是自家私家車還是坐巴士、的士,你一定會留意到——方向盤在右邊,汽車靠道路左側行駛。這個「右軚左行」制度,和大多數國家(如美國、中國內地、歐洲大部分)「左軚右行」完全相反。很多車主、遊客甚至新手學車都曾疑惑:為什麼香港是「右軚左行」?背後有什麼歷史、文化、法律因素?對香港有什麼深遠影響?
作為汽車小編,今日就用最詳盡的篇幅,帶你深入了解「香港右軚左行」的前世今生、技術細節、冷知識與本地駕駛趣事!
一、什麼是「右軚左行」?
- 「右軚」:駕駛座(方向盤)設於車廂右側。
- 「左行」:汽車沿道路左線行駛,超車靠右。
- 這種制度又稱「英式駕駛模式」或「英聯邦駕駛慣例」。
二、香港為何是「右軚左行」?
1. 殖民地歷史——英國制度傳承
- 1842年起,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
- 英國自18世紀以來一直採用「右軚左行」道路規則。這源於馬車年代(見下文歷史由來)。
- 英國於全球殖民地推廣這套規範——包括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印度、南非等,統一管理、方便移民和貿易。
- 香港在19世紀末期開始出現汽車,法例、交通設計、駕駛學校全部參照英國路制,並一直沿用至今。
2. 法律延續
- 香港《道路交通條例》清楚規定所有車輛必須靠左行駛,方向盤設於右側。
- 1997年主權移交後,香港維持原有法律體制和交通規則(即「一國兩制」下的「原有制度五十年不變」),所以右軚左行制度並無改變。
3. 技術與經濟現實
- 全港馬路、標誌、隧道、交匯處、迴旋處、行人設計等,全部以「靠左行車」為基礎。
- 大部分私家車、貨車、巴士進口自日本、英國、泰國(皆為右軚左行地區),車輛供應鏈、維修、配件、二手市場全習慣於右軚版本。
- 改變制度成本極高,對民生和經濟影響巨大。
三、歷史由來:全球「右軚左行」的起源
1. 馬車年代的「劍與盾」傳統
- 中世紀歐洲,大多數人右手持劍,馬上相遇時靠左可方便右手拔劍自保。
- 馬車夫多數坐在車右邊(方便鞭策馬匹),靠左行車能確保對向馬車相遇時兩車間距更小、易於溝通。
- 英國於18世紀末正式立法所有馬車靠左行駛,並隨之帶到殖民地。
2. 法國、歐洲大陸的「右行潮流」
- 拿破崙時期,法國推行「靠右行車」,並強制征服地區一同改變。
- 美國獨立後為與殖民母國英國區分,也採「靠右行駛」。
- 時至今日,全球大約65%國家(包括中國內地、美國、德國)都是「左軚右行」;約35%(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是「右軚左行」。
四、香港「右軚左行」的特色與影響
1. 路面設計
- 交通燈、路口分隔、迴旋處(Roundabout)全部按英國模式設計,如超車線在右、靠邊泊車靠左。
- 大部分「單線行車」道路,司機更容易觀察到路邊情況,提升安全。
2. 車輛選購影響
- 香港主要進口日本車(日本即右軚左行),選車選擇多、價錢平。
- 歐洲、美國車款如要進口香港,須特別訂造右軚版本,選擇較少、維修更貴。
3. 司機習慣與新手挑戰
- 習慣右軚左行的司機,去到內地或歐洲「左軚右行」地區,需重新適應。
- 新手學車時也要適應右手打波箱(假如用手排波),泊車時對距離感的掌握與美國、內地完全不同。
4. 兩地牌車與駕駛切換
- 港珠澳大橋、粵港跨境司機要學懂兩種制度(香港段右軚左行,內地段左軚右行),橋上設有「行車切換區」。
- 有趣的是,跨境司機常被問「你會唔會搞亂左右?」資深司機表示熟能生巧,但新手真的要特別小心!
五、小編冷知識與趣事
1. 為何不改制度?
- 1997年後,理論上香港可隨內地統一改為「左軚右行」,但現實上代價極大:
- 所有道路標線、路牌、交通燈、行車道、橋樑、隧道設計都要大改。
- 全港數十萬部車要換成左軚,經濟損失巨大。
- 一夜之間切換會造成嚴重交通混亂,安全風險不容低估。
- 因此,維持「右軚左行」是最合理選擇,亦屬「香港特色」之一。
2. 香港駕照與國際通用
- 香港駕照在大部分右軚國家(如英國、日本、澳洲)可直接換發或免考筆試,出國自駕更方便。
- 但去到左軚國家(如中國內地、美國、法國),即使持有國際駕照,駕駛時要特別小心「鏡像思維」!
3. 外國遊客趣事
- 很多外國遊客(特別是歐美)初到香港都會「行錯路」——過馬路時習慣望錯方向,甚至開車時會上錯線。
- 香港人出國自駕,最大挑戰就是「習慣」反轉,特別是泊車和轉彎時。
六、小編個人感受
作為汽車小編,親身經歷過香港、日本、英國、內地、美國等不同路制。
在香港開車,右軚左行感覺很自然,泊車、轉彎都順手。反而去到左軚右行的國家,初期總會「唔慣」,泊車時容易「估錯位」,過馬路時要提醒自己望右先。
但這種「制度差異」正是世界多姿多彩的地方,也令香港車主多一份國際化的駕駛體驗!
七、總結
香港「右軚左行」是一種歷史遺留,也是現實選擇,更是地區特色。
它源自英國殖民時期的法例與工程,幾十年下來深植人心、融入生活。
即使回歸中國後,基於技術、經濟、社會各方面考慮,香港依然堅持這套系統。
這不僅影響我們選車、學車、用車,更是本地交通文化、道路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次你握著右邊軚盤,沿左線馳騁,不妨想想這背後的故事——這就是屬於香港的流動歷史!
如想了解更多駕駛冷知識、世界各地路制趣聞,歡迎留言,小編再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