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坐骨神經痛(SCIATIC NERVE)
坐骨神經痛是甚麼?
小編先解釋一下,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病,而是一種症狀。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從腰椎經臀部向下延伸到雙腿。如果神經受到壓迫、發炎或損傷,就會引發腰部、臀部及腿部的放射痛,這種痛通常會沿着單側下肢向下延伸,有時伴隨麻痺、刺痛或肌肉無力。
香港常見的成因
根據本地醫療機構資料,香港人出現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包括:
-
椎間盤突出(俗稱「腰椎椎間盤移位」)
長時間坐姿、搬運重物或姿勢不良,令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 -
腰椎退化
與年齡相關,骨刺或椎間隙變窄也可能壓迫神經。 -
運動或意外損傷
如舉重、跌倒、交通意外引致腰部受傷。 -
懷孕
體重增加及骨盆結構變化,令神經受壓。 -
梨狀肌症候群
臀部梨狀肌緊張或發炎,導致神經被夾。
香港常見治療方法
小編參考了多個本地及國際醫療網站,歸納出以下幾種常用的治療方式。香港的治療模式通常由保守治療開始,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才考慮手術。
1. 保守治療(非手術)
-
藥物治療
醫生可能會處方止痛藥(如撲熱息痛、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s)、肌肉鬆弛劑或短期類固醇藥物,減輕疼痛與炎症。 -
物理治療
在香港很多物理治療診所會提供牽引治療、電療、熱敷、超聲波治療等,配合針對腰臀腿的伸展與肌力訓練。 -
針灸與中醫治療
部分患者會選擇針灸、拔罐、推拿等中醫方法,目的是疏通經絡、減輕疼痛,但需選擇有牌照的註冊中醫師。 -
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長時間坐立、保持正確姿勢、使用支撐性較好的床褥及椅子,減低腰椎壓力。
2. 介入治療
-
神經阻滯注射
由專科醫生在影像引導下,將局部麻醉藥或類固醇注射到神經周圍,暫時減輕疼痛。 -
射頻消融術
利用射頻能量破壞傳遞疼痛的神經組織,通常用於慢性疼痛患者。
3. 手術治療
-
椎間盤切除術(Microdiscectomy)
切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突出部分,屬於微創手術。 -
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
移除部分椎板以釋放神經壓力,常用於嚴重脊椎管狹窄。 -
融合手術
適用於不穩定的脊椎結構,將相鄰椎骨融合固定。
在香港,手術通常只建議給予保守治療無效且影響日常生活或神經功能的患者,並由骨科或脊椎外科專科評估。
自我護理與復康
小編提醒,治療不只是止痛,還要防止復發:
- 規律運動:例如游泳、普拉提、瑜伽等有助強化核心肌群。
- 避免過重負荷:搬重物時屈膝而非彎腰。
- 注意體重管理:減少腰椎承受的壓力。
- 學習正確坐姿與站姿:電腦螢幕與眼睛平行,雙腳平放地面。
小編貼心建議
香港醫療資源相對充足,如果你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尤其是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求醫:
- 下肢嚴重無力或麻痺
- 失去膀胱或腸道控制
- 疼痛突然加劇或伴隨發燒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