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支氣管炎(Bronchitis)

 

 

【小編深度解析】香港支氣管炎治療與護理全攻略

什麼是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Bronchitis)是支氣管黏膜發炎的疾病,會令呼吸道腫脹、分泌物增加,影響空氣流通。
在香港,支氣管炎可分為:

  1. 急性支氣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因細菌、空氣污染、煙霧刺激造成,病程通常少於 3 週。
  2. 慢性支氣管炎:屬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一部分,定義為連續兩年、每年至少三個月有咳痰症狀

香港常見成因

  • 病毒感染(最常見,如鼻病毒、流感病毒)
  • 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
  • 吸煙(主因之一,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
  • 空氣污染及化學刺激物
  • 過敏反應
  • 反覆呼吸道感染史

小編提醒:

香港的冬季和初春是支氣管炎的高峰期,因為氣溫低、空氣乾燥,加上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活躍。


常見症狀

  • 持續咳嗽(可為乾咳或有痰)
  • 痰液透明、白色、黃色或綠色
  • 喉嚨痛
  • 輕至中度發燒
  • 胸口不適或壓迫感
  • 氣促(嚴重時)

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可能症狀較輕但病情更危險。


支氣管炎的治療原則

治療方式視乎是急性還是慢性,以及病因和嚴重程度。


1. 急性支氣管炎治療

(1)對症治療

  • 退燒止痛藥:如 Paracetamol 減輕發燒與胸口不適。
  • 止咳藥
    • 鎮咳劑(如 Dextromethorphan)適用於乾咳。
    • 祛痰劑(如 Guaifenesin)幫助排痰。
  • 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如 Salbutamol,適用於氣促或喘鳴明顯的患者。
  • 多飲水:稀釋痰液,方便咳出。
  • 避免刺激物:煙霧、冷空氣、化學氣味。

(2)抗生素的使用

  • 大部分急性支氣管炎由病毒引起,不需抗生素
  • 若懷疑細菌感染(高燒、膿性痰、白血球升高),醫生可能會處方抗生素,如:
    •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ugmentin)
    • 大環內酯類(Clarithromycin、Azithromycin)

⚠️ 小編提醒:

香港醫生會根據臨床判斷決定是否用抗生素,濫用會導致耐藥性。


2. 慢性支氣管炎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屬於 COPD,需要長期管理。

  • 戒煙:最重要的控制手段。
  • 長效支氣管擴張劑(LABA、LAMA):如 Formoterol、Tiotropium。
  • 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對反覆急性惡化的患者有效。
  • 肺康復計劃:包括呼吸訓練、運動及營養指導。
  • 疫苗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減少感染機會。

3. 家居護理與自我管理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過冷或過乾。
  • 使用加濕器(注意清潔,避免霉菌滋生)。
  • 充足休息,讓免疫系統恢復。
  • 適量運動,慢性患者可改善肺功能。
  • 定期覆診,追蹤肺功能及藥物效果。

4. 何時應立即求醫?

  • 高燒 ≥ 38.5°C 持續數天
  • 氣促加劇或呼吸困難
  • 咳血
  • 胸痛加劇
  • 症狀超過 3 週未改善
  • 有長期病(心臟病、糖尿病、哮喘、COPD)且病情惡化

在香港,私家診所和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均能處理輕症;重症或懷疑肺炎應到急症室處理。


香港的醫療資源

  • 公立醫院及普通科門診:診斷、藥物治療、轉介專科。
  • 私家診所及專科:快速檢查與治療。
  • 社區藥房:可購買止咳、祛痰藥物及吸入劑(需處方藥除外)。
  • 衞生署防疫資訊:提供季節性呼吸道疾病預警。

預防支氣管炎的小編貼士

  • 戒煙及避免二手煙
  •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 勤洗手、戴口罩
  • 在空氣質素差的日子減少戶外活動
  •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

💡 小編總結
支氣管炎雖然常見,但對於長者、吸煙者、慢性病患者來說,可能是嚴重呼吸道疾病的信號。急性支氣管炎多數可自行痊癒,但仍需注意休息與觀察病情;慢性支氣管炎則需要長期管理,並配合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在香港,公私營醫療資源齊全,只要及早求醫並遵從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


免責聲明: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