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濕疹(Eczema / Atopic Dermatitis)
濕疹治療全攻略(香港篇)
濕疹(Eczema / Atopic Dermatitis)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症,常伴有皮膚痕癢、乾燥、紅腫、脫屑,嚴重時會滲液、結痂甚至裂開出血。這是一種免疫系統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相關的疾病,不具有傳染性,但極影響生活質素。
在香港,濕疹屬於常見皮膚病之一,尤其在城市化環境、空氣污染、濕熱氣候及壓力影響下,兒童及成年人患者比例都很高。根據香港皮膚科醫學會資料,本港兒童濕疹患病率可達20-30%,成年人約10%。
作為小編,我參考了香港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及國際皮膚科權威資料,把濕疹的成因、治療方法、本地醫療資源和日常護理一次過詳盡列出。
一、濕疹的主要類型
-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 最常見,多見於兒童,與遺傳、免疫系統及環境因素有關
-
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
- 對化學品、金屬、香料等過敏或刺激引起
-
脂溢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 常出現在頭皮、面部、胸口,與皮脂分泌及真菌有關
-
貨幣狀濕疹(Nummular Eczema)
- 圓形紅斑,常見於四肢
-
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
- 手指、腳趾長出小水泡,痕癢劇烈
二、成因與高危因素
濕疹成因複雜,主要包括:
- 遺傳因素(有家族過敏史)
-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 皮膚屏障功能缺陷(易失水、易受刺激)
- 環境因素(溫差變化、濕度、污染)
- 致敏原(塵蟎、花粉、動物毛屑)
- 飲食因素(部分患者對牛奶、蛋、海鮮敏感)
- 壓力與情緒波動
💡 小編貼士:
香港潮濕悶熱的氣候和冷氣環境交替,加上空氣污染,對濕疹患者特別不友好,皮膚很容易乾燥或受到刺激。
三、治療原則
濕疹無法根治,但可透過藥物與生活管理控制病情,減少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治療目標包括:
- 減輕痕癢與炎症
- 修復皮膚屏障
- 預防感染
- 延長緩解期
四、藥物治療(需醫生指導)
1. 外用藥物
-
類固醇藥膏(Topical Corticosteroids)
- 快速減輕炎症及痕癢,分不同強度(弱→中→強)
- 香港常見如Hydrocortisone(弱)、Betamethasone(中強)、Clobetasol(強)
- 按醫生指示短期使用,避免長期濫用引起皮膚變薄
-
免疫抑制藥膏(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 如Tacrolimus、Pimecrolimus
- 適合面部、頸部等皮膚較薄位置,副作用較少
-
抗生素藥膏
- 適用於有細菌感染(黃金葡萄球菌)時
2. 口服藥物
-
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s)
- 減輕痕癢,幫助睡眠
- 香港藥房可買到部分非處方藥
-
抗生素
- 嚴重感染時使用
-
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Methotrexate)
- 適用於嚴重頑固濕疹,由專科醫生處方
3. 生物製劑(Biologics)
-
Dupilumab(杜匹木單抗)
- 針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效果顯著
- 香港私營醫療可用,費用高(每月約港幣$10,000-$20,000)
五、日常護理(與藥物同等重要)
- 保濕:每日多次塗抹潤膚膏(無香料、低刺激),特別是洗澡後
- 溫和清潔:避免使用含皂鹼、香料的沐浴產品
- 洗澡時間短且水溫溫暖(避免過熱)
- 穿著純棉衣物,避免羊毛及化纖
- 避免抓癢:可用冰敷或輕拍
- 控制室內濕度(50%-60%)
- 減少接觸致敏原(塵蟎、動物毛、花粉)
- 均衡飲食,避免已知食物過敏源
六、香港醫療資源與費用
公立醫院皮膚科
- 優點:費用低(專科門診約港幣$135/次)
- 缺點:輪候時間長,非急症需等數月至一年
私家皮膚科診所
- 優點:等候短、可即日診治
- 費用:診金連藥費約港幣$500-$1,200(視乎藥物及治療方案)
補充治療
- 香港有部分濕疹患者會配合中醫治療或光療(窄頻UVB),但需確保由合資格醫生或治療師操作
七、濕疹急性惡化的警號
- 皮膚紅腫範圍迅速擴大
- 滲液、膿液增多
- 高燒、發冷(可能是蜂窩組織炎)
- 嬰兒或兒童全身性紅疹伴嗜睡、拒奶
出現以上情況應立即求醫,避免嚴重感染或併發症。
💬 小編話你知:
濕疹管理的關鍵不只在藥物,日常保養與避免誘因同樣重要。香港很多患者在皮膚好轉後就停用保濕,結果皮膚屏障尚未完全修復,又很快復發。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害怕用類固醇藥膏,其實短期按醫生指示使用是安全的,反而拖延治療會令炎症惡化、用藥時間更長。
⚠️ 免責聲明
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