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
焦慮症治療全攻略(香港版)
作為小編,經常收到讀者私訊問:「我成日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成日擔心,是咪焦慮症?」事實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喺香港並唔罕見,根據衞生署及不同精神健康研究,香港每六至七個成年人之中,就有一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狀。不過,好多人因為怕被標籤,或覺得「忍忍就好」,而延誤咗治療時機。今日,小編就整理咗網上權威資料,配合香港本地的醫療資源,為大家詳細拆解焦慮症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唔係簡單的「緊張」或「擔心」,而係持續性、過度的焦慮感,並伴隨生理反應,例如心悸、呼吸急促、出汗、腸胃不適、失眠等。常見類型包括:
- 廣泛性焦慮症(GAD)
-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 特定恐懼症(Phobias)
- 創傷後壓力症(PTSD)
香港常見的治療方法
1.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
在香港,如果焦慮症屬輕至中度,醫生往往首先建議心理治療,特別是認知行為治療(CBT)。
-
認知行為治療(CBT)
透過專業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協助,幫助病人識別負面思維模式,並用更健康的方式應對焦慮。- 優點:無藥物副作用,長遠改善思維模式
- 缺點:需要持續參與,費用相對較高(私家診所每節約HK$800–$1,500)
-
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
對恐懼症或社交焦慮症特別有效,透過循序漸進面對恐懼源,降低焦慮反應。
香港可選擇的心理治療途徑:
- 公立醫院精神科(輪候時間較長)
- NGO機構(如新生精神康復會、明愛、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
- 私家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
2. 藥物治療(Medication)
中至重度焦慮症患者,或心理治療效果不足時,醫生可能會處方藥物。
-
抗抑鬱藥(如SSRI、SNRI)
常用於長期控制焦慮,副作用相對輕微,但需要數星期才見效。 -
苯二氮䓬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主要用於短期緩解急性焦慮,但有成癮風險,必須在醫生嚴格監督下使用。 -
β-阻斷劑(Beta-blockers)
用於減輕焦慮引起的心跳加速等身體症狀。
💡 小編貼士:香港公立醫院的精神科門診可提供較低成本的藥物治療,但輪候時間可能以月計;私家診所雖然即時,但費用一般較高(每次診症連藥約HK$800–$2,000不等)。
3. 自我管理與生活習慣調整
心理與藥物治療之外,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樣重要: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充足睡眠:保持7–8小時睡眠
- 減少咖啡因與酒精:避免刺激焦慮症狀
- 正念冥想與呼吸練習:紓緩神經系統
- 社交支持:與朋友、家人或支援小組保持聯繫
在香港,部分社區中心和大專院校會開辦正念工作坊、瑜伽班、情緒管理課程,收費相宜甚至免費。
4. 緊急及支援資源(香港)
如果焦慮症狀突然惡化,甚至有自殘或輕生念頭,請立即求助:
- 香港撒瑪利亞會:2389 2222(24小時)
-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 生命熱線:2382 0000
- 醫管局急症室:即時獲得精神科評估
小編總結
焦慮症並不可怕,最重要係及早識別、及早求助。在香港,不論你選擇公立、私家或NGO服務,都有不同資源協助你。最怕的,是獨自承受。小編鼓勵大家,唔好怕向專業人士開口,因為焦慮症是可以治療、控制,甚至痊癒的。
聲明:本文只供參考及並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來源參考自各大醫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