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二手車交收時必檢查的文件
🚗 小編話你知:買車唔係淨係睇車靚唔靚
好多朋友買二手車只係著重睇車身、開車試吓聲音平唔平順,但忽略咗文件檢查。喺香港,如果文件有問題,後果可以好麻煩:
- 你可能買到有財務未清嘅車(銀行仲有按揭)
- 可能係事故車、走私車
- 甚至有機會被騙成為偷車案的受害人
記住一句:車可以翻新,文件唔可以亂改!
1️⃣ 必檢查文件清單(香港二手車交易基礎版)
① 登記文件(Vehicle Registration Document,俗稱「車牌簿」)
- 由運輸署發出,綠色紙張(新款有防偽水印)
- 上面載有:
- 車輛登記號碼(車牌號碼)
- 車主姓名或公司名稱
- 車輛詳細資料(品牌、型號、車身顏色、底盤號碼 VIN)
- 首次登記日期、登記年份
-
檢查重點:
- 車牌號碼、底盤號碼要與實車完全一致
- 車主姓名必須與賣方身份證或公司文件相符
- 睇清楚有冇改色、改款紀錄
② 車輛牌照(Vehicle Licence,俗稱「貼牌」)
- 通常貼喺擋風玻璃左下角(的士或貨車會放在指定位置)
- 有效至日期顯示「下次到期檢驗/續牌」的月份
-
檢查重點:
- 確認有效期內,確保買入後唔即刻要續牌
- 同登記文件嘅車牌號碼、類別一致
- 睇有冇「電動車」、「商業用途」等特別註明
③ 驗車證明(Certificate of Roadworthiness / 檢驗合格紙)
- 適用於某啲車齡超過6年(私家車)或者需要年檢的車種
- 由香港認可車檢中心發出
-
檢查重點:
- 檢查日期(確保仲喺有效期)
- 檢驗項目是否全部「合格」
- 注意「建議維修」項目,可能係潛在支出
④ 保養與維修紀錄(Maintenance / Service Records)
- 有些車主會保存維修單據、保養手冊
-
檢查重點:
- 是否有定期保養(例如每5000–10000公里換油)
- 大修紀錄(波箱、引擎、避震)值得留意
- 有冇事故維修(大範圍噴油、焊接)
📌 小編心得:有完整維修紀錄嘅二手車,可信度高好多;冇紀錄唔代表一定唔好,但要額外小心實體檢查。
⑤ 車輛按揭紀錄(Outstanding Finance Record)
- 如果車輛是分期供款,銀行會持有「按揭權益」
-
檢查方法:
- 向香港汽車會(HKAA)或信貸資料服務查車輛是否有未清還貸款
- 一定要確定交易前已清還,並有銀行解除抵押證明
⑥ 身份證明(賣方的身份文件)
- 如果係私人出售:
- 香港身份證(影印+正本對核)
- 公司車則需公司商業登記證+公司印章文件
-
檢查重點:
- 名字要與登記文件一樣
- 避免同中間人做現金交易(要直接對接車主)
2️⃣ 建議額外驗證文件
🔍 車身號碼(VIN)
- 在車身、登記文件與驗車紀錄三者之間對比
- VIN 位置:擋風玻璃下方鐵板、駕駛座門框貼紙、引擎艙內的鋼板刻印
📜 保險文件
- 如果賣方提供保險續期紀錄,可以看出車輛用途(私用 / 商用)及理賠紀錄數量
📊 車輛歷史報告(Car History Report)
- 由 HKAA 或其他車會提供
- 涵蓋:事故紀錄、前車主數量、進口/出口紀錄、里數紀錄等
3️⃣ 常見文件陷阱
-
假車牌簿
- 用舊檔掃描修改打印
- 防偽方法:真文件有水印、紙質有特別紋路
-
冒名賣車
- 車主不在場,中介假冒簽收定金
- 解決:一定要車主親身交收,或用第三方交易平台
-
貸款未清
- 車價吸引,但過戶不成功,因銀行未解除抵押
- 最穩陣:付款與交收分開,確認解除貸款後再付款
-
事故車隱瞞
- 文件無顯示,靠檢查維修單或車身檢測才知道
4️⃣ 小編交收實戰流程建議
-
交收前
- 用電話影低登記文件及牌照
- 查按揭紀錄
- 約專業驗車中心做檢測報告
-
交收現場
- 車主身份核實
- 文件原件對核(唔好只睇影印本)
- 現場簽買賣協議(列明車價、交收日期、無未清貸款、車況)
-
付款方式
- 最好用銀行轉帳或即時過數,有紀錄可追
- 避免全部現金交收
-
完成程序
- 即場填運輸署過戶表格(TD25表)
- 保留交易收據及對方簽名
❤️ 總結
📌 必檢文件:登記文件、車輛牌照、驗車證明、保養紀錄、按揭紀錄、身份證明
📌 額外加分:歷史報告、保險紀錄、完整維修單據
📌 文件唔清楚?唔交易!唔好為咗「怕錯過筍盤」而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