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二手車實體檢查重點

 

 

 

🚗 小編話你知:外面靚唔代表入面無暗病

香港二手車市場多姿多彩,但亦唔少「翻新車」、「水浸車」、「事故車」。好多時,前手清潔打蠟後,肉眼望落去好似全新,但其實入面零件磨耗嚴重。實體檢查,就係你避開伏盤嘅第一道防線。


1️⃣ 準備工具清單(小編貼士)

  • 手電筒(檢查底盤、引擎位)
  • 厚紙巾(試油液顏色)
  • 磁石(測車身鈑金原始程度)
  • 胎壓計(檢查胎壓均勻與否)
  • OBD車輛診斷儀(讀取車載故障碼)
  • 相機 / 手機(影低可疑位置方便對比)

2️⃣ 外觀檢查要點

🔹 車身顏色與漆面

  • 觀察顏色一致性:唔同面板顏色微差可能代表噴油維修過(事故或刮花)
  • 留意漆面橘皮感 / 流漆痕跡:非原廠噴油常有細紋或滴流痕
  • 磁石檢測:磁石吸唔住嘅位可能係厚批士泥,意味著撞擊修補過

🔹 車架間隙

  • 看門縫、引擎蓋、尾箱蓋間隙
    • 一邊窄一邊闊 → 有機會係碰撞後更換或修正
  • 檢查門鉸位、螺絲有無拆卸痕跡(顏色剝落、工具印)

🔹 車燈

  • 照亮均勻、無水氣
  • 標示年份與車齡吻合(年份新好多可能係撞車更換)

3️⃣ 輪胎與懸掛

🔹 輪胎

  • 胎紋深度:少於 3mm 基本要換
  • 四條胎磨損需均衡;單邊食胎可能懸掛或定位有問題
  • 生產日期(胎側 DOT 編號):超過 5–6 年即使紋深仲有,都要考慮安全性

🔹 懸掛系統

  • 壓低車角睇回彈:應該平順一次回復,如果多次彈動代表避震器老化
  • 試車時過窿位聽有無「砰砰」聲

4️⃣ 引擎艙檢查

🔹 液體狀況

  • 引擎油:用機油尺拉出檢查顏色 → 淺啡正常,黑色濃稠代表長期冇換油
  • 冷卻液:應該係透明綠/粉紅色;如果變啡混濁要小心水箱或缸墊問題
  • 波箱油(自動波):應該係紅色透明,過黑或有燒焦味要留意
  • 煞車油:透明至淺黃色,過暗代表需要更換

🔹 漏油 / 漏水

  • 檢查引擎底部、油底殼、波箱接縫位置
  • 用手電筒照水泵附近及冷凝管有冇水漬

🔹 皮帶與喉管

  • 裂紋、老化、鬆脫都係更換信號

5️⃣ 車廂內部檢查

🔹 儀表板

  • 檢查所有警告燈有冇正確亮 / 熄
  • 開車前插匙開電 → 燈應該全亮自檢,發動後正常熄滅
  • 用 OBD 檢測器查看有冇隱藏故障碼

🔹 內飾磨損程度

  • 方向盤、波棍、踏板磨損情況要同儀表公里數對比(若公里低但磨損大,要懷疑調錶)

🔹 空調系統

  • 冷氣夠凍、送風均勻
  • 熱風功能正常(測試暖風有助驗證暖水循環正常)

🔹 車窗與電子設備

  • 電窗、後視鏡、門鎖、音響、導航全部逐一試用
  • 特別檢查倒車鏡頭、泊車感應等安全配置有冇正常運作

6️⃣ 底盤與車架檢查

🔹 底盤

  • 找有升降台驗車中心比較穩陣
  • 檢查有無鏽蝕(尤其水浸車)、撞擊焊接位置

🔹 排氣系統

  • 銹蝕嚴重會漏氣,試車時會有異響或尾氣滲入

🔹 剎車系統

  • 看剎車碟有無刮痕、裂紋
  • 試車時檢查制動力平均與否,有無偏一邊

7️⃣ 試車環節

🔹 發動

  • 冷車啟動應該一次點火成功
  • 怠速應平穩,轉速釘死在約 700–900rpm(視車種而定)

🔹 行駛

  • 直線行駛時方向盤唔應該偏
  • 換檔平順(自動波唔應該有大力頓挫)
  • 加速無異響,排氣無黑煙 / 白煙 / 藍煙(藍煙=燒機油)

🔹 駕駛感

  • 踏剎車唔應該震(可能碟盤變形)
  • 過坑洼唔應該有過多金屬撞擊聲

8️⃣ 小編常見陷阱清單

  1. 水浸車 → 查地毯底海綿有冇水漬、霉味
  2. 事故車 → 底盤焊接、車架歪斜、氣囊更換痕跡
  3. 調錶 → 儀表公里與磨損程度唔符
  4. 隱形耗件 → 電動尾門、攝像頭、停車感應器壞咗維修費貴到喊

❤️ 總結

📌 香港二手車實體檢查要由外到內、由靜到動,唔可以淨係試一轉個感覺就成交
📌 有啲暗病肉眼難見,最好搵第三方專業驗車服務
📌 檢查結果要同文件(保養紀錄、驗車紙)交叉核對,確保一切透明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