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如何判斷側距避免與巴士/貨車擦撞
🚗 小編話你知:側距唔夠,真係一秒擦身、一秒出事
喺香港開車,無論你係跑市區、走公路,定係穿插舊區窄路,都一定會同大型車輛擦身而過——主要包括:
- 九米/十二米巴士(雙層巴士)
- 中型/重型貨車
- 拖頭(貨櫃車)
- 旅遊巴/長途客車
呢啲車車身長、闊、盲點多,一旦側距判斷錯誤,好容易發生擦撞、鏟線、夾位意外。香港馬路少有大闊度預留,尤其係落雨、塞車、轉彎、車輛切線時,危險更高。
1️⃣ 乜嘢叫「側距」?
側距 = 你車同旁邊車(或者其他障礙物)之間嘅橫向空間。
- 私家車之間,一般保持 1米左右 已經算安全(視速度而定)。
- 遇到巴士/貨車,應該預留多啲:1.5 米或以上 比較穩陣。
- 如果係電單車,因為更容易受氣流同盲點影響,建議保留 2 米左右。
2️⃣ 香港道路的側距困難實況
-
車道窄
- 市區車道往往淨闊5米左右,兩部車並行嘅側距本身已經有限。
-
大型車身更闊
- 九米巴士闊度約 2.5 米,貨櫃車差不多一樣。
-
巴士/貨車行駛特性
- 轉彎外拐幅度大(車尾/車頭會向外掃)
- 車身擺動幅度比私家車大(特別係路面唔平)
- 有明顯盲點,司機未必睇到你
-
環境干擾
- 紅綠燈旁邊車多、人多,大家急切搶位
- 斜路、迴旋處、大型工程區更加逼位
3️⃣ 小編實戰判斷側距 4 大方法
① 借用「地標法」
- 用馬路中線、路邊白線、路面坑渠蓋位置去對比自己與旁邊車嘅距離。
- 例如你望前方巴士與中線距離係一條白線闊左右,你自己就唔好壓得太近嗰條線。
② 錐形視覺法
- 當旁邊有大型車時,你應該用擴大嘅「安全錐形範圍」去衡量。
- 如果感覺鏡頭入面對方車身已經「貼滿一半畫面」,就應該輕微移離中線。
③ 輪胎對齊距離參考
- 摩托車/私家車司機可以留意前方大型車嘅尾輪位置,保持約 1 條半車胎闊度(視覺上約 1 米半)距離。
④ 側視鏡重點觀察
- 左右側鏡應清楚見到有地面距離空隙,唔好等到喺鏡中只見「一條牆」。
- 遇到巴士或貨車時,盡量保持鏡中對方車身比例偏細,越貼近越要加距離。
4️⃣ 駕駛策略:避免擦撞的好習慣
🚦 跟車時
- 避免長時間行喺大型車旁邊,尤其係佢盲點位(貨車駕駛艙左右低處)。
- 若必須並行,盡量短時間掂過,快過快離。
🛣 超車時
- 預早觀察對方行車線位置,確認佢冇飄線再加速通過。
- 超車時側距要比超細車時長,唔好硬迫入線。
🔄 轉彎時
- 大型車拐彎時外擺(swing out)同內輪差大,你要避開佢轉向路線,唔好貼佢身邊拐彎。
🌧 落雨時
- 大型車噴水加上泥水會減低你視野,要保持更大距離,以便有反應時間。
5️⃣ 小編提示:側距不足的警號
- 側鏡中對方車身幾乎佔滿畫面
- 馬路邊白線被你壓住或已經越界
- 感覺有「壓迫感」或者聽到對方氣流聲好大
- 自己拐軚要縮得好細心怕擦
遇到以上情況應立刻微調車位,或者減速讓對方先行。
6️⃣ 為何要特別怕巴士與貨車?
- 車重慣性大:擦撞幾乎全由細車受損
- 盲點多:司機可能真係見唔到你
- 側風吹動+路面不平:令大型車車身左右擺動
- 香港多層巴士高重心:大彎道時車身傾斜更搶位
7️⃣ 小編金句總結
「唔係唔貼就慢,係貼咗可能永遠停低。」
香港馬路逼,但側距安全優先。能夠主動判斷,保持距離,就係避免十次意外嘅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