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如何自行檢查輪胎胎壓與胎紋深度?

 

 

 

1️⃣ 為何要定期檢查胎壓 & 胎紋深度?

香港天氣多變、路面多彎又多濕滑(特別係夏天落暴雨時),如果胎壓唔啱或者胎紋太淺,會大大增加:

  • 爆胎風險(胎壓過高或過低都會)
  • 煞車距離增長
  • 打滑機會(尤其係高速或過水氹)
  • 油耗增加(胎壓太低時)

根據香港運輸署指引,私人車胎紋深度最少要有 1.6 毫米,低過呢個係唔合法嘅,隨時會被檢控。


2️⃣ 檢查胎壓的正確方法(香港司機版)

(1)準備工具

  • 胎壓計(車房/五金店/網店有售,數碼款會更準)
  • 空氣泵(大部分加油站都有免費或收費提供)
  • 車主手冊(查睇車廠建議嘅胎壓數值)

(2)查胎壓數值

  • 打開車主手冊,或望下駕駛座門框內側貼紙
    → 上面會列出前/後輪建議胎壓(通常以 psi 或 kPa 表示)。
  • 香港常見私人車胎壓 28 至 36 psi,SUV 會再高啲。

(3)檢查步驟

  1. 冷胎檢查
    → 最好喺開車前檢查,因為行駛後胎壓會因熱力上升而偏高。
  2. 打開氣閥蓋(輪胎氣嘴)
  3. 用胎壓計量:將胖頭壓實氣嘴,會有顯示數值(數碼或指針)。
  4. 對比建議胎壓
    • 若過低 → 去加油站或用家用打氣泵加氣。
    • 若過高 → 用氣嘴細 pin 放少氣(注意唔好放太多)。
  5. 檢查四條輪胎(包括備胎!備胎漏氣會令爆胎時無法即時替換)。
  6. 蓋好氣閥蓋避免灰塵進入。

💡 小編貼士(香港適用)

  • 夏天炎熱+高速行車:可比原廠建議減 1-2 psi 嘅浮差,避免氣壓過高。
  • 長途去大西北 / 往內地:可按載重量調整至上限建議胎壓,減少負重下的變形。
  • 落雨季(6-10月):胎壓過高會減少抓地面積,過低又易水漂,要剛剛好。

3️⃣ 檢查胎紋深度的方法

(1)法律要求

  • 香港法例:任何汽車輪胎 胎紋深度至少 1.6 毫米
  • 測量位置:胎面主要溝槽中央三分之二範圍,任何點都要達到法定深度。

(2)檢查工具

  • 胎紋尺(Tread Depth Gauge)
  • 或者一毫硬幣(港幣 $1)。

(3)用硬幣檢查法

  1. 將 $1 港幣直立插入胎紋溝槽裏。
  2. 如果見到整個「香港」字或獅子頭過多部分露出 → 代表胎紋太淺,可能低於 2 毫米,要換胎。

(4)觀察磨耗指示(TWI)

  • 輪胎溝槽中會有小凸條,稱為 Tread Wear Indicator
  • 當胎面磨到同凸條平齊 → 就剩低大約 1.6 毫米,必須更換。

💡 小編貼士

  • 香港市區路面磨耗唔算極快,但山路(例如大帽山、清水灣)煞車多落斜,胎紋會較快耗。
  • 雨季建議胎紋深度保持 3 毫米以上,以免容易水漂。
  • 建議每 6 個月 或每行 8,000 公里 檢查一次胎紋。

4️⃣ 檢查頻率建議(香港使用情況)

使用情況 胎壓檢查 胎紋檢查
一般市區代步 每月一次 半年一次
長途 / 高速常用 每兩星期 每 3-4 個月
雨季 / 夏季 每月一次(重載時更頻密) 每 3-4 個月

5️⃣ 小編最後溫馨總結

輪胎係唯一直接接觸路面的部分,胎壓唔啱或者胎紋不足,就好似穿住濕滑波鞋跑步,一滑就出事。

香港地濕滑多彎,加上交通繁忙,定期檢查唔止係為自己安全,仲係保障乘客同其他道路使用者。
少少時間檢查,慳得多好多麻煩同金錢。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