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小知識】開車遇到暴雨或水浸時的處理方法

 

 

 

🌧 小編話你知:香港嘅暴雨,真係唔係講笑

香港夏天同初秋,受季風、低壓槽、熱帶氣旋影響,動輒就落大暴雨。天文台出過黃色、紅色、黑色暴雨警告,有時幾分鐘就已經水浸半個車身高,特別係:

  • 城市低窪區(如深水埗、將軍澳部分地段、觀塘)
  • 隧道出入口(紅隧、獅隧部分位置)
  • 行車天橋匯水位(如觀塘繞道部分路段)
  • 新界鄉郊低窪(元朗、錦田、上水)

1️⃣ 為何暴雨同水浸對駕駛如此危險?

  1. 視野大幅受阻
    大雨會令前擋玻璃水點密集,即使開盡雨刷都可能模糊。

  2. 路面摩擦力急降
    水層令胎面與地面接觸減少,容易水漂(Aquaplaning)。

  3. 煞車效能降低
    水進入煞車系統時間久,煞車反應變慢。

  4. 機械損毀風險
    水位過高可經進氣口入引擎,導致死火(水撈缸)。

  5. 隱藏障礙物
    路面坑洞、渠蓋、碎石、雜物會被水蓋住,極危險。


2️⃣ 暴雨遇上水浸香港司機常犯的錯誤

  • 硬闖水浸點:「應該過到架」→ 引擎吸水死火
  • 急煞亂扭軚:高速遇到積水,結果甩尾撞障礙
  • 跟太貼大型車:視線被阻,前方災難未見就入坑
  • 忽略河道或排洪渠附近風險:雨勢急速升水位被困

3️⃣ 暴雨駕駛守則(市區篇)

🚦 低速、平穩、預留距離

  • 比平時限速降低 30%–50%
  • 與前車距離至少兩倍以上(因煞車距離加長)

🚙 開啟近燈或防霧燈

  • 令對向車及後車清楚睇到你
  • 唔好用遠光燈,會反光影響自己視線

🛑 避開低窪積水

  • 留意地面反光、顏色不同處,有機會係深水位置

⏱ 延遲出行/改道

  • 收到黑雨或道路水浸警示,盡量等雨勢減退先出發
  • 用運輸署、警務處、天文台嘅即時資訊檢查路段

4️⃣ 水浸駕駛守則(如果真係避唔到)

判斷水深

  • 用路邊路牌、路邊石壆或行人腳踝位置目測
  • 超過半個車輪高度(20–30cm)就唔建議再硬闖

低波穩速行駛

  • 用一檔或二檔(手波)、L檔(自動波)
  • 保持約 5–10 km/h 穩定速度,唔好急加急收

保持引擎高轉速

  • 少量加油令引擎轉速高啲,減低水入排氣管嘅機會

避免側浪

  • 如果大型車經過掀起浪,你要減速或者暫停等浪過去

一旦死火,切勿嘗試重新啟動

  • 因為可能造成嚴重引擎損毀(入水後再啟動,曲軸彎曲、活塞斷裂)
  • 應該即刻開雙閃、鎖車報保險公司或求助拖車

5️⃣ 特別注意:電單車與單車

香港唔少外賣員同送貨員即使暴雨都會開工,但兩輪車更危險:

  • 積水掩蓋坑渠蓋/窿,前轆落去可能即刻失衡
  • 水浪能夠直接沖到人膝蓋位置,影響重心
  • 應盡量避開水深超過半轆嘅路段,寧願停安全位避雨

6️⃣ 真實本地案例

  • 2023 年 9 月黑雨,黃大仙龍翔道低窪位多車拋錨,拖車要排隊幾小時
  • 深水埗荔枝角道遇急暴雨短時間水深至半米,數架的士硬闖全數死火
  • 吐露港公路粉嶺段有私家車高速過積水,失控撞向路邊護欄,司機受傷

7️⃣ 小編專屬防災Checklist ✅

出發前:

  • 檢查雨刷、洗滌液、輪胎胎紋深度(至少 3mm)
  • 睇天文台警告同交通消息
  • 預備行車記錄儀錄影(方便保險索償)

行車中:

  • 低速+平穩
  • 避低窪與大面積反光水面
  • 留意前面車嘅表現(有無突然減速、浪花大)

遇積水:

  • 觀察水深
  • 低波穩速
  • 保持油門微開
  • 冇把握就掉頭或停靠安全位等雨退

8️⃣ 小編金句總結

「水可以養魚養田,但喺馬路上可以淹死你架車。」

暴雨或水浸,唔止關乎揸車技術,更重要係安全判斷同知慮後行。
寧願慢一步,轉行改道,都唔好博一鋪「過到就過」——因為一旦死火浸壞,代價係萬元起跳,仲有生命風險。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