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小教室】車房師傅教你揀避震有咩重點需要知!
1. 兼容性與規格
-
原廠規格(OEM)對照:
確認避震型號、尺寸、固定孔距、接口是否與原車完全匹配。 -
車種專用設計:
選擇專為該車型設計之避震,避免勉強改裝,以免影響結構或安全。 -
負重及懸掛行程:
根據車重、用途(私家、貨車、越野)選擇合適負重及行程設定。
2. 避震結構及類型選擇
-
單筒/雙筒避震:
單筒結構反應快,耐熱好,易維修;雙筒避震吸震更柔和,成本較低。 -
油壓式/氣壓式/電子避震:
油壓避震耐用穩定,維修較簡單;氣壓避震舒適度高,結構複雜維修成本高;電子避震需專用電腦診斷儀器。
3. 維修便利性
-
易於拆卸安裝:
避震設計是否方便拆卸、更換零件,是否需特別工具。 -
可否單獨更換零部件:
如避震筒、彈弓、塔頂座、橡膠套圈等,能否分開更換。 -
支援維修零件供應:
選擇有良好零件供應的品牌,方便日後保養維修。
4. 耐用性與質量
-
密封性設計:
避震油封質量,防止漏油、進水。 -
耐高溫/耐腐蝕材料:
選用優質鋼材、烤漆、防鏽處理。 -
品牌口碑及保用期:
選擇信譽良好品牌,並留意原廠保養期。
5. 性能與舒適度
-
避震阻尼可調性:
部分避震可調節軟硬(阻尼),方便針對路面或載重調校。 -
行駛平衡/側傾控制:
測試避震對減少搖擺、底盤穩定的實際效果。 -
噪音表現:
避震器運作時的異音情況,關乎安裝與結構設計。
6. 維修技術配合
-
維修資料及支援:
避震品牌是否有詳細維修手冊、安裝指引及技術支援。 -
是否需要專業調校或電腦設定:
部分高級或電子避震需專用儀器設定,需評估維修設備是否配合。 -
測試工具需求:
是否需要避震阻尼測試台或其他特別工具輔助維修。
7. 價格與性價比
-
更換及維修成本:
評估避震初期購買成本及後續維修更換零件的費用。 -
維修週期與耐用年限:
避震壽命,是否易於日後保養維修。
8. 安裝後檢查
- 檢查避震漏油、異聲、固定螺絲鬆緊度。
- 確保避震回彈順暢,無卡死現象。
- 檢查與懸掛系統其他部件(如彈簧、連桿)配合情況。
總結
選擇汽車避震時,維修技師角度應以「易裝易拆、耐用度高、零件供應充足、品牌技術支援好」為大前提,同時兼顧性能、結構及與原車配合度,才可確保安裝及日後維修保養都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