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入門ABC】如何用保險保障理財計劃?|編:李子昇
💰 小編拆解:點樣用保險嚟保障理財計劃?
香港人識儲錢、識投資,但好多時忽略咗「風險管理」呢一環。其實保險唔單止係保障健康同意外,仲可以成為理財計劃嘅重要部分。小編今日就用最詳細嘅篇幅,帶大家了解 點樣用保險保障理財計劃,等你理財之路更加穩陣🛡️!
📌 為何理財計劃需要保險?
保險係風險管理工具
理財唔單止係追求回報📈,仲要考慮 「如果出事,點保住資產同生活?」。保險就係防止意外、疾病、甚至身故帶來嘅財務衝擊,幫你守住理財成果。
香港現實情況
- 私家醫院收費高昂,醫療開支隨時打亂投資計劃
- 供樓家庭壓力大,一旦收入中斷,容易變成財政危機
- 香港人平均壽命長,養老開支唔容忽視
小編覺得,如果淨係儲錢同投資,而冇保險,等於「冇鎖頭嘅保險箱」,隨時一個不幸事件就清晒。
🏥 健康險:守住醫療風險
點樣幫助理財?
- 避免醫療費蠶食資產:一場大病,治療費用可能百萬計。如果有醫療保險,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唔使動用你嘅投資或退休金。
- 重大疾病保障:例如癌症、中風,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償,幫你應付長期治療同休養期,避免因收入中斷而打亂理財步伐。
小編例子
假設你有一個退休基金儲緊錢,如果冇健康險,一旦中年患病,可能要提早動用基金支付醫療費,最後退休計劃泡湯。🙅♂️
👨👩👧 壽險:傳承財富同保障家人
點樣幫助理財?
- 保障供樓供車開支:受保人離世,壽險賠償金可以用嚟清還貸款,家人唔會因還債而賣樓。
- 教育基金保障:父母離世,壽險賠償金可以確保仔女教育基金唔會斷供。
- 財富傳承:部分壽險產品具備儲蓄或分紅功能,可以當作長線投資工具,幫助資產增值。
小編例子
有啲香港人會用壽險配合遺產規劃,咁就算資產大部分係樓,依然可以透過壽險提供即時現金畀家人使用,避免「有樓冇錢用」嘅困境🏠💵。
🚦 意外險:補足突發風險
點樣幫助理財?
- 收入保障:如果因意外導致傷殘,影響工作能力,意外險可以提供一次過或定期賠償,避免家庭收入中斷。
- 醫療費補助:意外醫療開支由保險公司承擔,投資資金唔會被迫套現。
- 生活保障:住院津貼幫你應付短期收入損失。
小編例子
如果一個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係司機爸爸🚚,遇到交通意外冇得開工,意外險就可以即時補貼,保障家庭開支同理財計劃。
📊 保險與理財結合策略
1. 先保障,後投資
- 小編建議:先用合理比例收入買保險(例如年收入嘅10%),確保有足夠保障,再將剩餘資金投資。
2. 善用儲蓄險或投資相連壽險
- 儲蓄險:提供穩定回報,加埋壽險保障,適合保守型香港人。
- 投資相連壽險:可以同時投資基金,增加資產增值潛力。
3. 配合退休規劃
- 醫療保險確保退休後醫療支出唔會爆煲
- 壽險加強財富傳承,畀下一代保障
- 長期儲蓄險成為退休金補充來源👵👴
📝 小編總結
保險唔係單純「買個安心」,而係理財計劃嘅 防火牆🔥。
- 健康險:避免醫療費蠶食投資
- 壽險:保障家人同財富傳承
- 意外險:防範突如其來嘅事故
小編建議大家:
- 先檢視自己理財目標(例如供樓、教育、退休)。
- 再檢查有冇風險漏洞(醫療、收入、意外)。
- 最後用保險堵塞缺口,確保理財計劃穩步向前🚀。
咁樣,你嘅理財計劃先可以「攻守兼備」,唔怕一場病、一個意外就打亂晒。
📊 保險 × 理財規劃流程圖
🔍 步驟 1: 檢視財務目標
(供樓🏠、教育📚、退休👵👴)
(供樓🏠、教育📚、退休👵👴)
🛡️ 步驟 2: 評估風險缺口
(醫療費用、收入中斷、意外事故)
(醫療費用、收入中斷、意外事故)
🏥 步驟 3: 建立健康險保障
避免醫療費蠶食資產
避免醫療費蠶食資產
👨👩👧 步驟 4: 配置壽險
保障家人生活開支同財富傳承
保障家人生活開支同財富傳承
🚦 步驟 5: 補足意外險
應付突發事故,守住理財計劃
應付突發事故,守住理財計劃
💰 步驟 6: 投資與儲蓄
(基金、股票、儲蓄險、退休金)
(基金、股票、儲蓄險、退休金)
🔄 步驟 7: 定期檢視與調整
隨住人生階段更新保障同理財策略
隨住人生階段更新保障同理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