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入門ABC】50/30/20 法則存錢術:香港人必學理財公式|編:馬文生
💰 50/30/20 法則存錢術:香港人必學理財公式
喺香港,人工追唔上樓價,生活開支又日日加,想儲錢真係唔容易。
不過有個國際認可嘅理財法則 —— 50/30/20 法則,簡單易明,幫你每月分配收入,
唔使再愁「月底乾塘」、「卡數爆晒」💳🔥。
呢個方法由美國參議員 Elizabeth Warren 喺著作《All Your Worth》提出,
而家已經成為全球最受歡迎嘅理財入門策略之一。
🔑 50/30/20 法則點用?
🏠 50% 必需支出(Needs)
「必需支出」即係生活上走唔甩嘅固定開銷:
- 房租/按揭 🏢
- 水電煤、Wi-Fi、電話費 🔌📶
- 交通費(八達通/油費)🚇
- 基本餐飲(唔計豪食)🍚
👉 原則:唔好超過收入一半,否則會壓縮儲蓄同娛樂空間。
香港例子:
月入 HK$20,000,必需支出應該控制喺 HK$10,000 左右。
如果租金已經食咗 7,000,其他生活就要收緊少少,避免爆 budget。
小編角度:
租金真係香港人最大壓力,如果可以搬遠少少或者搵室友 share 租,
每月慳返幾千蚊,一年就已經係幾萬元,夠去旅行再買 gadget!
💰 20% 儲蓄/投資(Savings & Investments)
呢部分係 財務自由嘅關鍵,要長遠增值就靠佢:
- 緊急基金(至少 3-6 個月生活費)🆘
- 定期存款 🏦
- 基金定投/ETF 📈
- 強積金自願供款(MPF Voluntary)📊
👉 原則:將「儲蓄」當成固定支出,出糧第一時間撥走,唔好等用剩先諗。
香港例子:
月入 HK$20,000,就應該強制每月存 HK$4,000。
例如:2,000 放緊急基金,2,000 投資 ETF。
小編角度:
小編自己係出糧即刻 自動轉帳去另一個戶口,
等戶口「睇落少啲錢」,自然唔會亂洗。
唔靠意志力,靠制度,先 keep 到長期!
🎉 30% 彈性支出(Wants)
人生唔可以淨係慳,適當享受都好重要:
- 外出食飯、下午茶 ☕🍰
- 旅行 ✈️
- 購物 🛍️
- Netflix、音樂串流 🎶
- 興趣班 🎨
👉 原則:適量享受,唔好超過收入嘅三成。
香港例子:
月入 HK$20,000,可預留 HK$6,000 做「玩樂錢」,
只要喺預算範圍內,食好啲或者去旅行都冇問題。
小編角度:
小編覺得「彈性支出」係理財持久戰嘅 秘密武器。
如果淨係死慳,生活無樂趣,好快會爆煲。
留一個「Happy Money」袋,先 keep 到心情同動力!
📊 實際應用:香港人工例子
假設月入 HK$20,000:
- 必需支出 50% → HK$10,000
- 儲蓄投資 20% → HK$4,000
- 彈性支出 30% → HK$6,000
如果人工加到 HK$25,000,唔好即刻增加開支,
反而將多出嘅 5,000 加落「儲蓄/投資」,
咁樣先有機會快啲達成財務目標 💪💡。
🤔 適合邊個用 50/30/20?
- 收入穩定嘅打工仔 👩💼👨💼
- 理財初學者,想有簡單公式
- 唔想日日計數嘅忙碌上班族
⚠️ 如果收入太低,基本開支已經超過 50%,就要靈活調整。
例如先用「631 法則」加快儲蓄,再慢慢過返去 50/30/20。
✨ 小編總結
50/30/20 法則最大嘅優點就係 簡單易行,可以長期堅持:
- 生活有保障 ✅
- 儲蓄有進步 ✅
- 娛樂有空間 ✅
小編金句:
👉「理財唔係要壓抑自己,而係幫你喺享受同未來之間搵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