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小貼士】家居保險選擇,怎樣買才值得?

 

 

🧐 為什麼香港人需要家居保險?

香港樓價貴、裝修費高,家居財物價值往往比我們想像中高很多。一旦發生意外,損失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常見風險包括:

  • 🔥 火災(電器短路、廚房起火)
  • 💦 水浸(水喉爆裂、上層滲水)
  • 🛠 裝修損毀(颱風、地震、意外撞擊)
  • 🦹♂️ 入屋盜竊
  • 自然災害(颱風、暴雨引致的室內損毀)
  • 🚪 第三者責任(例如水浸影響鄰居)

小編話你知 📢:
香港住戶密集,意外影響往往不止自己單位,還可能牽涉鄰居甚至全層,賠償金額隨時破百萬!


🔍 家居保險的主要保障範圍

1️⃣ 家居財物保障

  • 包括傢俬、電器、衣物、飾品等
  • 保額通常從 HK$300,000 到 HK$1,000,000 不等
  • 部分高價物品(如珠寶、藝術品)需額外申報

2️⃣ 裝修保障

  • 包括地板、牆身、固定裝置(如廚櫃、浴室設備)
  • 對自置物業尤其重要

3️⃣ 第三者法律責任保障

  • 保護你因意外導致第三者(鄰居、訪客)財物損毀或人身傷害的賠償責任
  • 保額可達 HK$10,000,000 或以上

4️⃣ 臨時住宿費用

  • 因意外令單位不能住,保險會支付臨時住宿或租金損失

5️⃣ 特別保障

  • 颱風/暴雨損毀
  • 飛機墜毀(雖然罕見,但真的有保 😅)
  • 個人責任保障延伸至全球

💡 小編選擇家居保險的 5 個重點

1️⃣ 保額要貼近實際價值

  • 計算家中財物與裝修價值,不要低估(會導致「比例賠償」)
  • 裝修豪華的單位,保額應提高

💬 小編貼士:
自己隨手拍一段影片記錄家中財物,方便日後索償時提供證據 📹


2️⃣ 第三者責任要夠高

  • 香港樓宇密集,一次水浸可能影響數個單位
  • 建議至少 HK$10,000,000 保額

3️⃣ 注意免賠額(Excess)

  • 每次索償需自付的金額
  • 免賠額高 → 保費低,但索償時要掏更多錢
  • 建議選擇免賠額合理(如 HK$500-HK$1,000)的計劃

4️⃣ 額外保障條款

  • 有沒有保障手機、手提電腦在屋外的損毀?
  • 有沒有颱風及水浸的特別保障?
  • 有沒有高價物品的額外保障?

5️⃣ 保費與保障平衡

  • 香港家居保險保費一般 $300-$1,500/年
  • 貴的未必最好,重點是保障範圍是否符合你需要

📋 小編整理:香港家居保險比較重點

比較項目 要留意的點 小編建議
家居財物保額 傢俬 + 電器 + 衣物 + 飾品總值 不要低估,寧高勿低
裝修保額 固定裝置、地板、廚櫃 豪裝單位必加高
第三者責任 影響鄰居賠償額度 最少 $10M
特別保障 水浸、颱風、屋外財物 視乎生活習慣
免賠額 每次索償需自付 建議 $500-$1,000
保費 年費 平衡保障範圍與價錢

🚫 常見錯誤買法(小編勸你別中伏!)

  • 貪平買最低保額 → 意外發生賠不足
  • 沒留意免賠額 → 賠償金額被扣到剩很少
  • 沒看清除外條款 → 某些意外根本不賠
  • 以為大廈保險等於家居保險 → 大廈保險多數只保公共地方與結構,不保你家中財物

📌 小編總結

在香港,家居保險不是奢侈品,而是基本防護。選擇時要:

💡 步驟建議

  1. 先計算財物與裝修價值
  2. 選擇保額合理、第三者責任高的計劃
  3. 留意免賠額與特別保障
  4. 每年檢視一次保障,隨生活變化調整

小編推介組合
🏠 家居財物保額 ≥ HK$500,000
🛠 裝修保額 ≥ HK$300,000(如豪裝則更高)
⚖️ 第三者責任 ≥ HK$10,000,000
💰 保費控制在 $500-$1,200/年

這樣既保到位,又不會浪費錢,真正做到「錢花得值」💎💪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