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小貼士】樓上水管漏水,怎樣處理才妥當?

 

 

🏢 為何香港樓宇常有上層水管漏水?

香港大部分住宅是高層大廈,水管多為:

  • 隱藏式喉管(埋在牆內或地板)
  • 天花走喉(廚房、浴室常見)

一旦上層水管漏水,水會沿牆壁或天花滲下,直接影響下層住戶。
常見原因包括:

  1. 老化腐蝕(尤其鋼喉、鐵喉)
  2. 喉管接駁位鬆脫(如喉箍鬆)
  3. 防水層失效(廚廁地台滲水)
  4. 裝修施工損壞喉管

💡 小編觀點:香港樓齡普遍偏高,30 年以上樓宇水管問題高發,處理時要著眼「徹底維修 + 防止復發」。


⚠️ 上層漏水的潛在影響

  • 結構損壞:長期滲水可令鋼筋生鏽、混凝土剝落
  • 霉菌滋生:影響室內空氣質素,誘發鼻敏感、哮喘
  • 電路危險:滲水接觸電線或插座可引致短路、觸電
  • 鄰里關係惡化:處理不及時易引發糾紛

🛠️ 處理上層水管漏水的步驟(香港版)

1️⃣ 先觀察與記錄

  • 拍照 / 拍片記錄滲水位置、時間、嚴重程度 📸
  • 記下滲水是否在用水時才發生(幫助判斷原因)

2️⃣ 立即通知上層住戶

  • 以禮貌口吻表明情況,避免一開始就指責
  • 建議上層暫停相關用水(如浴室、洗衣機)

3️⃣ 聯絡物業管理處 / 業主立案法團

  • 請物業安排檢查,協助聯絡上層並協調維修
  • 部分屋苑有維修基金,可補貼維修費用

4️⃣ 尋求專業檢測

  • 香港屋宇署認可人士 / 註冊水喉匠
    可用濕度儀、壓力測試、染色測試找出漏水源
  • 若上層拒絕檢查,可透過物業或屋宇署協助

5️⃣ 確定責任與維修

  • 喉管屬私人單位範圍 → 上層業主負責維修
  • 屬公共部分(水錶前喉管、總水管) → 由大廈管理公司 / 法團負責
  • 建議雙方簽書面協議列明責任與費用分擔

6️⃣ 後續防霉與修復

  • 維修後檢查牆身濕度,確保完全乾透才重新批盪、油漆
  • 可加防水塗層,減少再次滲水時的影響

📜 香港法律與責任

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及相關案例:

  • 單位內專用部分的水管漏水 → 該單位業主有責任維修及賠償
  • 公共部分漏水 → 由法團或物業公司負責
  • 若雙方爭議,可向 小額錢債審裁處(索償上限 $75,000)或 地方法院 提出訴訟
  • 屋宇署的「滲水投訴熱線」可協助技術檢測及發出修葺令

💡 小編私房溝通技巧(避免鄰里翻臉)

  1. 先禮後兵:先表明理解對方未必知道漏水,邀請對方一同檢查
  2. 共同解決:提出可一起找第三方檢測,費用可先平分
  3. 書面確認:維修時間表、費用分擔、後續驗收結果要有書面記錄
  4. 保持紀錄:所有對話、通知信、維修單據留底,以防日後爭議

📋 小編真實案例分享

九龍一位業主發現廚房天花滲水:

  • 步驟 1:拍片紀錄滴水情況
  • 步驟 2:通知上層住戶,雙方同意找註冊水喉匠檢查
  • 步驟 3:發現是上層洗衣機排水喉老化裂開
  • 步驟 4:由上層負責更換喉管並承擔下層油漆修復費
  • 成果:3 日內完成維修,鄰里關係無損 👍

✅ 小編防漏與應變建議

  • 定期檢查自家喉管,特別是樓齡超過 20 年的單位
  • 廚房、浴室用防水膠封好邊位,減少滲水機會
  • 下層發現滲水要盡早行動,避免擴大損毀
  • 若對方拒絕維修,可透過物業、法團或屋宇署介入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