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小知識】為什麼揚州炒飯喺香港有獨特版本?小編帶你食盡文化差異!
🍳 為什麼揚州炒飯喺香港有獨特版本?小編帶你食盡文化差異!
✨ 前言:最常見又最有爭議的炒飯
各位食友們~要數茶餐廳或中菜館入面最「穩陣」嘅炒飯選擇,十居其九都會係——揚州炒飯!🤤
一碟炒得金黃分明、色彩繽紛嘅炒飯,既有蝦仁、叉燒、青豆,又有雞蛋、蔥花,幾乎係人人都接受嘅口味。
但小編翻查資料後發現:**香港版本嘅「揚州炒飯」同內地江蘇揚州原版完全唔一樣!**😲
咁問題就嚟啦:點解香港會有自己獨特版本嘅揚州炒飯?
📜 揚州炒飯的真正源流
內地正宗「揚州炒飯」
- 揚州炒飯喺中國歷史悠久,相傳可追溯到隋唐時期。
- 正宗「揚州炒飯」其實就係「什錦炒飯」,用料非常講究:火腿、蝦仁、瑤柱、冬菇、雞肉、蛋絲等,強調精緻同豐富。
- 內地版本偏向「高級宴席菜」,擺盤精美,味道清淡。🍤🍗🍄
香港茶餐廳版本
- 香港人食開嘅「揚州炒飯」,其實更接近「港式炒飯」:
- 叉燒粒 🥩
- 蝦仁 🦐
- 青豆、紅蘿蔔粒 🥕
- 雞蛋 🥚
- 蔥花 🌿
- 強調「色香味俱全」,炒到飯粒金黃乾身、鹹香惹味。
- 同內地版本相比,香港版更平民化、更貼近大眾口味。
🥢 為什麼香港有獨特版本?
1. 茶餐廳文化影響 🏙️
- 香港茶餐廳講求快、靚、正。
- 用叉燒取代火腿,材料易攞又平靚正。
- 加埋青豆、紅蘿蔔粒,色彩繽紛,賣相好又有飽肚感。
2. 廣東人口味偏好 😋
- 廣東人講究「鑊氣」,炒飯要乾爽分明。
- 香港版揚州炒飯就係要炒到粒粒飯金黃,油香而唔膩。
- 味道上比內地版本更鹹香濃郁,更符合港人口味。
3. 食材在地化 🌏
- 香港早年受制於食材供應,未必容易長期獲得火腿、瑤柱。
- 叉燒、蝦仁、青豆就成為最佳替代品。
- 逐漸演變成香港人心中嘅「標準配方」。
4. 港式審美與習慣 👀
- 香港人食飯講求「夠晒料」,覺得炒飯入面要有肉、有蝦、有菜,先至算得上「抵食」。
- 所以香港版揚州炒飯一定要餸料豐富,唔會似內地版本咁清淡雅緻。
5. 名字誤用與流行 📛
- 其實香港版揚州炒飯並非源自揚州,但因為「揚州炒飯」呢個名字響噹噹,聽落高級又有氣派,所以茶餐廳沿用這個名字。
- 久而久之,香港人已經將「港式版」視為正宗,甚至唔少人以為內地揚州人就係食緊香港版炒飯。😂
🍚 香港版揚州炒飯的特色
- 材料簡單但味道濃郁:叉燒、蝦仁、蛋花就足夠出彩。
- 強調鑊氣:大火快炒,飯粒分明帶焦香。
- 色彩繽紛:黃(蛋)、紅(叉燒)、綠(青豆)、橙(紅蘿蔔),賣相吸睛。
- 平民化:價錢大眾化,人人都食得起。
🌏 地區對比
- 香港:鹹香惹味,茶餐廳代表,平價又親民。
- 揚州(內地):高級宴席菜,味道清淡,講究刀工同擺盤。
- 海外唐人街:多跟隨香港版本,因為材料容易取得,亦更符合西方人口味。
💡 小編總結
小編覺得,香港會有自己版本嘅揚州炒飯,完全係因為文化、口味同環境因素嘅結合。💭
- 茶餐廳文化需要快靚正 → 食材必須簡單。
- 港人口味偏重鹹香 → 飯要炒到鑊氣十足。
- 材料在地化 → 叉燒、青豆成為主角。
最終,香港版揚州炒飯唔單止自成一格,仲成為茶餐廳最受歡迎嘅炒飯之一!✨
🎤 小編話你知
👉 你覺得香港版揚州炒飯,係唔係已經超越咗「正宗」版本?定係你更欣賞內地傳統清淡版?快留言話畀小編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