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小知識】為什麼酒樓點心要用竹蒸籠?港式飲茶文化的靈魂器皿

🧺 為什麼酒樓點心要用竹蒸籠?港式飲茶文化的靈魂器皿

小編每次去酒樓「飲茶」,最期待嘅其實唔止係蝦餃、燒賣,而係見到服務員推住一架架竹蒸籠熱氣騰騰嘅點心車出場 😍。嗰股竹香混合點心香氣,真係聞到都覺得幸福!但問題係:點解到今日仲堅持用傳統竹蒸籠,而唔係金屬蒸盤或者膠盒?其實背後有文化、實用同美學嘅多重原因。

📜 酒樓點心與竹蒸籠的淵源

1. 飲茶文化的起源

  • 廣東人自古有「一盅兩件」習慣,即係一壺茶配兩款點心。
  • 到咗清末民初,酒樓文化興起,點心種類愈來愈多,竹蒸籠逐漸成為標準器皿。

2. 竹蒸籠的歷史

  • 竹蒸籠源自中國南方,早在宋代已有記載。
  • 廣東盛產竹材,取材方便,透氣耐熱,最適合蒸製食品。

🧪 為何點心要用竹蒸籠?

1. 保持水蒸氣循環

  • 竹蒸籠透氣性強,蒸氣能夠均勻滲透點心。
  • 蒸出嚟嘅蝦餃晶瑩剔透、燒賣鬆軟多汁,效果遠勝金屬盤。

2. 吸水防滴水

  • 金屬蒸具容易形成冷凝水,滴落點心會令皮腍爛。
  • 竹蒸籠能吸收多餘水分,保持點心口感清爽。

3. 帶有天然竹香

  • 蒸嘅過程中,竹材會散發淡淡清香 🌿。
  • 點心吸收竹香,味道更添層次,這正是「飲茶」的靈魂味道。

4. 疊籠方便

  • 酒樓點心量多,竹蒸籠設計成圓形,邊緣平滑,可以一籠籠疊起。
  • 廚房蒸起幾十籠一齊出,侍應推車送出場,好看又高效。

5. 美觀與傳統感

  • 一籠籠竹蒸籠疊起,視覺上已經令人有食慾。
  • 竹蒸籠象徵傳統手工與懷舊氛圍,係飲茶文化不可分割嘅一部分。

🌟 竹蒸籠與點心的完美搭配

1. 蝦餃 🦐

竹蒸籠能保持蝦餃皮嘅晶瑩透亮,入口爽滑。

2. 燒賣 🥟

保持肉餡鮮嫩,唔會因冷凝水而變糊。

3. 鳳爪、排骨 🍖

蒸到入味,油脂滲入竹底,香氣四溢。

4. 腸粉、糯米雞 🍚

竹蒸籠嘅透氣效果,令腸粉唔會黏底,糯米雞香味更突出。

🍽️ 為何竹蒸籠能成為經典?

1. 符合廣東人口味

廣東人講究「原汁原味」,竹蒸籠既能保留點心鮮味,又能避免水氣過重。

2. 酒樓文化需求

酒樓出餐量大,竹蒸籠可以大規模同時蒸製,效率高。

3. 象徵集體記憶

竹蒸籠已經成為「飲茶」嘅標誌。當你望到竹蒸籠,就會聯想到酒樓嘅熱鬧場景 🛎️。

🍤 現代變奏

  • 不銹鋼蒸籠:部分現代酒樓開始用金屬蒸籠,耐用易清潔,但缺乏竹香。
  • 迷你竹籠:高級餐廳用小巧竹籠上枱,更精緻。
  • 外賣版本:有啲茶餐廳用紙盒或膠盒代替,但口感遠遠不及堂食竹籠。

💡 小編總結

酒樓點心要用竹蒸籠,絕對唔只係「習慣」咁簡單,而係實用、美味同文化嘅三重結合

  • 竹蒸籠保持蒸氣循環,令點心皮薄餡嫩
  • 能吸水防滴,避免口感變腍
  • 散發天然竹香,增添風味
  • 疊籠方便,滿足酒樓大量出餐需求
  • 象徵傳統飲茶文化,充滿儀式感

對小編嚟講,竹蒸籠就好似「飲茶的靈魂容器」。冇咗竹蒸籠,蝦餃燒賣就少咗嗰份正宗味道。

👉 下次去飲茶,記得打開竹蒸籠聞一聞,嗰股竹香加點心香,就係港式飲茶最動人嘅味道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