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小知識】菠蘿包其實冇菠蘿?
🍍 菠蘿包其實冇菠蘿?全面大揭秘!
大家好呀~小編今日就想同大家分享一個香港人都好熟悉,但又充滿趣味嘅麵包小知識:菠蘿包原來係完全冇菠蘿成份嘅! 😲 聽落可能會令唔少朋友覺得奇怪,點解個名叫「菠蘿包」,但又同菠蘿冇關係呢?唔好心急,小編幫大家逐步拆解背後嘅歷史、特色同文化意義。
📖 菠蘿包嘅由來
1. 名字嘅誤會
原來「菠蘿包」嘅名字,係因為佢嘅外皮金黃酥脆,表面有一格格龜裂嘅花紋,睇落去好似菠蘿嘅外殼,所以就被叫做「菠蘿包」。🍞➡️🍍
而且早期香港人對西式麵包嘅認識有限,見到新奇嘅款式,自然會用形象化嘅名稱去稱呼。
2. 香港茶餐廳文化嘅產物
菠蘿包誕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香港受到中西飲食文化影響,麵包師傅創新研發,想做出一款外脆內軟、甜而不膩嘅包點。結果,呢款擁有「酥皮」嘅麵包就大受歡迎,慢慢成為茶餐廳同麵包舖嘅人氣之選。
🍞 菠蘿包嘅特色
外皮
- 金黃香脆,帶有牛油香
- 格仔紋理似菠蘿皮,睇落好吸引
內裡
- 鬆軟綿密,帶少少甜味
- 有啲版本仲會加忌廉、紅豆、菠蘿味果醬(呢個先真係有菠蘿!)
經典變奏
- 菠蘿油 🧈:將熱辣辣嘅菠蘿包切開,夾入厚厚冰凍牛油,一口咬落,冷熱交融,超正!
- 菠蘿叉燒包 🥓:結合鹹香叉燒,變成鹹甜口味,別具風味。
🌍 菠蘿包嘅文化地位
菠蘿包唔單止係一個麵包咁簡單,佢仲係香港飲食文化嘅象徵。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4 年,香港申請將「菠蘿包製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顯示佢嘅獨特文化價值。
- 遊客必試:好多嚟香港嘅旅客,都會專登去茶餐廳試下菠蘿油,感受香港地道風味。
- 集體回憶:對好多香港人嚟講,細細個放學買個菠蘿包當小食,已經係成長記憶中嘅一部分。
🤔 點解菠蘿包冇菠蘿都咁受歡迎?
小編覺得,菠蘿包之所以能夠長青同受人喜愛,唔只因為佢外脆內軟嘅口感,而係因為佢背後代表住一種「平民幸福」。一個幾蚊就可以買到嘅麵包,卻承載住香港人嘅汗水、創意同生活味道。
🎉 小編總結
雖然菠蘿包冇菠蘿,但佢嘅名字、造型同美味已經深深植根於香港人心中。無論係一個簡單嘅下午茶,定係同朋友一齊嘅宵夜,咬一口菠蘿包,總會帶嚟一種簡單而真摯嘅快樂。💛
👉 下次去茶餐廳,不妨試下點一個熱辣辣嘅菠蘿油,再配杯絲襪奶茶,咁就完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