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理財書籍】《不當行為》— Richard H. Thaler
📚 《不當行為》——Richard H. Thaler 詳細介紹
大家好,小編今天要帶來一本既嚴謹又有趣的行為經濟學經典,那就是 Richard H. Thaler(理查德·塞勒) 的代表作 《不當行為》(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這本書 2015 年出版,塞勒在 2017 年因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榮獲 諾貝爾經濟學獎,而這本書正是他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也是一本讓學術和生活完美結合的必讀之作。
書名「不當行為」指的不是壞事,而是人類在經濟學模型裡「不理性」的行為。傳統經濟學假設人總是理性的「經濟人」(Homo Economicus),但塞勒用大量實驗和案例告訴我們:現實中的人是有情緒、有偏見,常常做出看似不合理的決策。
👤 作者簡介:Richard H. Thaler 是誰?
- 🎓 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
- 🧠 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奠基者之一
- 📖 與 Cass Sunstein 合著《助推》(Nudge),影響全球公共政策
- 🏆 2017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 還在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中客串本人,向觀眾解釋金融危機背後的人性行為
👉 小編心得:塞勒不像傳統學者那樣嚴肅,他的文字幽默風趣,讓艱澀的經濟學變得像日常對話一樣好懂。
📖 本書核心主旨
《不當行為》要揭示的核心就是:人類並不像傳統經濟學假設的那樣理性。
- 傳統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冷靜、理性、計算精準
- 現實生活中的「人」:情緒化、懶惰、有偏見
塞勒透過大量實驗、案例與生活故事,告訴我們:這些「不理性」其實是規律性的,可以被研究、預測,甚至被應用。
📌 書中重要內容與理論
🎲 行為偏差
人類常見的偏差包括:
-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失去 100 元比賺到 100 元更痛苦
-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我們把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分類裡,而不是看整體
- 沉沒成本(Sunk Cost Fallacy):明知不值得,卻因為已經投入而繼續堅持
-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高估自己判斷和控制的能力
👉 小編心得:這些偏差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犯,例如花「紅包錢」時比花工資錢更隨意。
🛒 心理帳戶的趣味案例
塞勒舉例:
- 人們會覺得用「彩票中獎的錢」去大吃大喝很正常,但若用工資去揮霍就會覺得愧疚
- 投資人會將股票分成不同「心理帳戶」,導致不理性操作
👉 小編點評:心理帳戶雖然幫助我們簡化思考,但也讓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金錢決策。
⚖️ 公平感與市場行為
塞勒發現,人類在經濟決策中很在乎「公平」:
- 如果商家在暴風雪後大幅漲價,人們會覺得「不公平」
- 即便這是供需邏輯,人類情感卻會抵抗
👉 小編心得: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政策需要兼顧「情感」,而不是只看數字。
📉 沉沒成本的陷阱
- 看了一半無聊的電影,卻因為買了票而硬看完
- 在糟糕的投資上繼續加碼,只因為已經投了很多
👉 小編感想:塞勒提醒我們,理性應該看未來的機會,而不是過去的投入。
🧠 行為經濟學的誕生
塞勒回顧自己與 Tversky、Kahneman 的合作,如何挑戰傳統經濟學的「理性假設」。
- 他們提出一個又一個「不當行為」的證據
- 最終形成行為經濟學,影響金融、投資、公共政策
👉 小編心得:這段歷史讀起來不只是學術故事,更像是一場「推翻舊世界」的冒險。
📚 本書結構(章節大綱)
《不當行為》分為八大部分:
- 人的假設:經濟人 vs 真實人
- 心理帳戶:我們如何分類金錢
- 公平與合作:情感如何影響市場
- 金融市場的不理性:泡沫與投資錯誤
- 遊戲與實驗:證明人類不理性行為的科學方法
- 政策應用:如何用行為經濟學改善公共決策
- 與傳統經濟學的爭論:學術界的挑戰與突破
- 行為經濟學的未來:如何改變世界
👉 小編心得:這本書的結構像是一部「行為經濟學的誕生史」,讀者不僅學到知識,還能看到一門學科如何一步步成型。
💡 本書帶來的啟發
對個人
- 認識自己的偏差,避免在投資、消費上掉入陷阱
- 學會「放下沉沒成本」,更理性做決策
- 理解「損失規避」,避免因恐懼錯過機會
對企業
- 設計產品或定價時,考慮顧客的心理帳戶與公平感
- 利用「助推」讓顧客更容易做出理想選擇
對政策制定者
- 行為經濟學可以改善退休金制度、健康政策、稅收設計
- 政策不只是數字模型,也要考慮人性
👉 小編感想:行為經濟學的價值,就是幫助我們承認「人不是理性的機器」,並用這個事實設計更貼近現實的制度。
🌟 小編總結
《不當行為》是一部既嚴謹又輕鬆的經濟學著作:
- 它讓我們看見人類行為的「不理性規律」 🎲
- 它記錄了行為經濟學從邊緣到主流的奮鬥史 📖
- 它提醒我們:經濟不只是數字,更是人性 💡
📌 小編一句話總結: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犯錯」其實是人類的天性,但只要理解這些錯誤,我們就能更聰明地生活、投資與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