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小知識】為什麼香港茶餐廳多見「阿華田」而不是「美祿」?

☕ 為什麼香港茶餐廳多見「阿華田」而不是「美祿」?深入大揭秘!

大家好呀~小編今日要同大家講一個好有趣嘅茶餐廳現象:你有冇發現,去到香港大部分茶餐廳,飲品餐牌上通常寫住「阿華田」,但係好少見到有「美祿」?🤔
明明兩者都係朱古力麥芽飲品,點解阿華田會成為茶餐廳嘅指定代表,而美祿好似比較少?小編就幫大家由歷史、品牌策略、口味同文化多方面,逐點拆解!

📖 阿華田 vs 美祿:基本背景

阿華田(Ovaltine)

  • 1904 年源自瑞士,後來喺歐洲、亞洲廣泛流行。
  • 主打麥芽+朱古力味,口感香濃。
  • 早期由瑞士移民帶入香港,喺殖民地時代已經有一定知名度。🇨🇭

美祿(Milo)

  • 1930 年代由澳洲雀巢公司推出,最初為小朋友研發,強調營養同補充能量。
  • 特別喺東南亞(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大受歡迎,成為「國民飲品」。🇦🇺

🍵 為何茶餐廳偏愛阿華田?

1. 進入香港市場較早

阿華田喺 1930 年代已經進入香港,當時仲係英殖時代,港人對西方飲食充滿好奇。阿華田憑住「健康、營養、進口」嘅形象,成為高級飲品代表。茶餐廳起初想營造半西化氛圍,自然會引入阿華田。

2. 與茶餐廳文化掛鈎

茶餐廳係香港獨特嘅飲食場所,講求「中西合璧」。阿華田既有西方感覺,又可以靈活應用(熱飲、凍飲、加鮮奶、加蛋),所以成為茶餐廳飲品單嘅常客。美祿雖然好飲,但定位較貼近「運動飲品」,未必符合茶餐廳嘅大眾口味。

3. 市場推廣差異

  • 阿華田早期喺香港有大規模廣告宣傳,仲以「健康飲品」做賣點,深入人心。📺
  • 美祿則集中火力喺東南亞市場,例如新加坡學校有「Milo Van」,直接派發畀學生,令當地人自細飲到大。但係香港市場推廣力度相對有限。

4. 味道口感差別

  • 阿華田:麥芽味較突出,甜度適中,加奶或沖熱水都易入口。🥛
  • 美祿:朱古力味較濃,甜味偏高,口感厚重,香港人覺得未必啱配茶餐廳嘅餐點。

5. 習慣與文化傳承

香港人由細到大,茶餐廳飲品單上見到嘅大多數係「熱阿華田」或「凍阿華田」。長期下嚟,形成一種習慣同文化傳承。即使美祿後來有進駐,阿華田嘅地位已經根深蒂固。

🍹 茶餐廳常見阿華田飲法

  • 熱阿華田 ☕:經典沖泡,冬天飲超暖心。
  • 凍阿華田 🧊:夏天必點,冰涼消暑。
  • 阿華田加蛋 🥚:將生雞蛋打入熱阿華田,營養加倍,係老一輩香港人嘅滋補飲法。
  • 阿華田厚奶版 🥛:加多啲淡奶,口感更香滑。

🌍 不同地區的對比

  • 香港:阿華田係茶餐廳、快餐店嘅飲品代表。
  • 新加坡/馬來西亞:美祿幾乎係「國民飲品」,小朋友學校都有「Milo Van」,普及程度極高。🚚
  • 澳洲:美祿係當地品牌代表,幾乎家家戶戶必備。
  • 歐洲:阿華田仍然有市場,特別係英國、德國等地。

🤔 小編點睇?

小編覺得,點解香港茶餐廳偏向阿華田,原因唔單止係味道,而係一種「時代印記」同「文化延續」。
阿華田早早就進入香港,伴隨住茶餐廳一齊成長,慢慢成為餐牌上嘅固定一員。至於美祿,雖然喺東南亞超受歡迎,但香港人去茶餐廳時已經習慣叫「阿華田」,自然冇咩空間畀美祿插足。

🎉 小編總結

阿華田之所以成為香港茶餐廳嘅常見飲品,關鍵在於:

  • 早期進入市場,建立品牌印象
  • 貼合茶餐廳嘅「中西合璧」文化
  • 靈活多變嘅飲用方式
  • 香港人嘅飲食習慣傳承

👉 所以下次你再坐低飲茶餐廳嘅時候,點一杯「熱阿華田」或者「凍阿華田」,就等於飲緊一口香港嘅集體回憶呀!💛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