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槓桿效應與風險:按揭如何令你賺快錢或輸慘?》

📈 槓桿效應與風險:按揭如何令你賺快錢或輸慘?

小編幫你拆解樓市最神秘又最危險嘅魔法:槓桿效應!

香港人買樓,十居其九都要靠銀行按揭。有人話:「借得多,賺得快!」但亦有人中伏:「供唔到,輸到一仆一碌!」呢個背後嘅關鍵,就係所謂嘅 槓桿效應 (Leverage Effect)

槓桿可以放大回報,但同時亦會放大風險。今次小編就同大家逐點分析,按揭點樣令你 賺快錢,又點樣令你 輸到喊

1️⃣ 什麼是槓桿效應?🔍

基本概念

  • 槓桿效應 = 用借貸去放大投資規模。
  • 例如你有100萬,如果唔借錢,你只可以買100萬嘅資產。
  • 但如果用呢100萬做首期,再借400萬按揭,你就可以買500萬嘅樓。

👉 小編理解:槓桿就好似「放大鏡」,可以將你嘅資產回報放大,但同時將風險放大。

香港樓市常見槓桿

  • 首置買家:最多可以借9成按揭。
  • 即係只需10%首期,就可以控制成間樓。

2️⃣ 槓桿如何令你賺快錢 💰

實例一:樓價升值

  • 樓價:500萬
  • 首期:50萬(借9成按揭)
  • 一年後樓價升10% → 升到550萬
  • 賺咗50萬(未計其他費用)

👉 回報率:50萬 ÷ 50萬 = 100%

雖然樓價只升咗10%,但因為你只落咗50萬首期,槓桿效應令你資金回報翻倍。

實例二:收租對沖供款

  • 每月租金:15,000元
  • 每月供款:16,000元
  • 實際每月只需自己貼1,000元
  • 如果樓價再升,仲可以賺埋資本增值

👉 小編心得:好多成功投資者就係利用槓桿收租+升值,一邊等租客幫供,一邊享受樓價上升。

3️⃣ 槓桿如何令你輸慘 ⚠️

實例一:樓價下跌

  • 樓價:500萬
  • 首期:50萬
  • 一年後跌10% → 樓價剩450萬
  • 資產即刻蒸發50萬,首期全軍覆沒

👉 小編提醒:跌10%聽落唔多,但對於高槓桿買家,等於輸晒首期。

實例二:加息壓力

  • 借9成按揭,供款同利息敏感度好高。
  • 例如利率由2%升到4%,月供隨時多咗幾千蚊。
  • 如果人工冇升,現金流即刻爆煲。

實例三:供樓失業

  • 樓價跌+無租客+自己冇收入 → 三重打擊。
  • 最壞情況:銀行收樓,變成負資產。

👉 小編真心話:槓桿係「雙面刃」,升市時係神仙棒,跌市時係屠刀。

4️⃣ 香港樓市槓桿特點 🏙️

為何香港人特別愛用槓桿?

  • 樓價太高,不借唔得。
  • 香港銀行按揭制度成熟,利率相對低。
  • 樓市長期升市,令大家有「借得多賺得快」嘅錯覺。

風險集中在哪?

  • 加息週期:利息成本大增。
  • 樓價調整:高槓桿買家最易成為負資產。
  • 經濟波動:失業率上升,供樓壓力大。

👉 小編感受:香港人「愛樓成癡」,好多時過度依賴槓桿,結果一遇逆境就出事。

5️⃣ 槓桿使用心法 📋

心法一:量力而為

  • 唔好盲目借到盡,留返buffer。
  • 即使銀行批9成,你未必要借足。

心法二:自我壓力測試

  • 假設利率加2-3厘,你仲供得起?
  • 假設樓價跌20%,你仲頂得順?

心法三:長線持有

  • 槓桿短期波動好大,但長線持有可以平滑風險。
  • 香港樓市長期趨勢雖然偏升,但中間波動可能好激烈。

心法四:分散投資

  • 唔好將所有資金都壓晒喺樓市。
  • 可以配合股票、基金,減低單一市場風險。

👉 小編建議:槓桿唔係人人啱玩,特別係心臟唔夠大或者收入唔穩定嘅人,最好保守啲。

6️⃣ 真實案例 👤

阿偉,30歲,用咗100萬做首期,借咗9成按揭買入一層1000萬單位。起初樓價升咗10%,紙面賺咗100萬,開心到不得了。點知兩年後加息,供款由每月3萬升到4萬,樓價仲跌咗15%,資產負值。最後阿偉頂唔順,要蝕讓,仲輸埋首期。

👉 呢個故事提醒我哋:槓桿可以致富,但亦可以致命

7️⃣ 小編總結 ✨

槓桿效應就好似一把雙面刀:

  • 樓市升 → 可以放大回報,賺快錢。
  • 樓市跌 → 可以放大虧損,輸到喊。
  • 香港人愛用槓桿,因為樓價太高,但一定要有風險意識。
  • 唔好借到盡,留返buffer,確保自己承受得起。

🙋♀️ 小編寄語:
買樓唔係一場豪賭,而係一場長跑。槓桿可以幫你加速,但如果用得唔好,可能會提早「出局」。記住,唔係槓桿害人,而係你點用槓桿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