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知识】电动车在香港的充电基础设施现状
小编深度解析|香港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现状(2025版)
一、全港充电设施发展概况
1.1 电动车普及带动充电需求
- 2024年香港电动车数目首次突破7万部,占新登记私家车超过50%。
- 充电需求激增,政府和私营机构近年加速建设。
1.2 充电位数量及分布
-
官方数据(2024年6月) :全港已设超过11,000个公众充电位
- 快速充电(DC Fast Charge)约1,500个
- 中速(Medium/Normal Charge)约6,000个
- 慢速(Standard Charge)约3,500个
- 覆盖全港18区,重点分布于:
- 商场/超市停车场(如新地、新世界、领展、置富等)
- 政府公众停车场
- 部分屋苑、写字楼及酒店
1.3 政策推动
- 政府目标:「2025年公众充电位增至15,000个,2030年达到20,000个」
- 「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资助私人住宅停车场安装充电基础设施,2024年申请数量已破万宗
- 近年新楼盘/新落成屋苑,基本设有EV充电预留管道或充电接口
二、充电类型与技术现状
2.1 三大主要充电规格
充电类型 | 充电速度 | 适用场景 | 例子 |
---|---|---|---|
慢速(AC 13A/16A) | 1-2 kW(每小时约充5-10km) | 屋苑/家居/长时间泊车 | 旧屋苑、部分公屋 |
中速(AC 32A, 7kW/22kW) | 7-22 kW(每小时约充35-100km) | 商场、写字楼、部分屋苑 | Tesla Wall Connector, EVlink, 中电/港灯公众充电 |
快速(DC Fast Charge 50-120kW/超充) | 50-120 kW(约30-40分钟充至八成) | 高速公路、商场、路边快充站 | Tesla Supercharger, CLP/港灯快充, Shell Recharge |
2.2 充电插头规格
- Type 2(AC) :香港最普及,欧洲标准,几乎所有新车支援
- CHAdeMO(DC) :日系车为主,如Nissan Leaf
- CCS2(DC) :德系、韩系、Tesla等新款电动车主流快充规格
- Tesla专用:Model 3/Y/X/S支援Supercharger及Type 2
2.3 充电网络运营商
- 中电/CLP :新界西、九龙大部分公众快充/中速位
- 港灯/HKE :港岛区主力
- Tesla超级充电网络:自家专属
- Shell Recharge、HKeMobility、HKT :新兴私营平台扩展中
- 领展/新地/新世界等地产商:自设充电网络,支援App预约/付款
三、现时最大痛点与真实用家体验
3.1泊位供求失衡
- 假日/上班时间,热门地区(如商场、交通枢纽、屋苑)充电位高度饱和
- 有时见到「车泊唔充」、「霸位」情况,浪费资源,用车人感无奈
3.2快充站仍然不足
- 快充位分布不均,部分新界地区或偏远地段选择少
- 即使有快充,热门时段需要等位,特别是Tesla超级充电站
3.3屋苑充电升级进度参差
- 旧式私人屋苑、旧公屋大多冇现成充电设施,要申请加装,程序繁复、需业主立案法团同意
- 「EV屋苑充电易」资助申请需时,实际落成需时一年或以上
3.4不同平台收费及支付方式各异
- 有些平台支援八达通、信用卡、App付款,但部分要先登记会员,流程繁琐
- 收费透明度提升中,但中/快充价钱差距大(一般$2-$5/kWh,中快充$6-$8/kWh,Tesla超充$3-4/kWh)
3.5用家真实分享
- 有人觉得「平日返工停车场充电已足够,周末唔洗抢快充」
- 但住旧楼冇车位/冇充电设施的车主,日常就要四围搵充电位,计划行程前要Check App
- 一旦遇到充电抢手,等位时间会拉长,充电焦虑易出现
四、政府及业界持续升级措施
4.1公众充电网络持续扩建
- 2024至2025年,政府目标每区至少一个快充枢纽站
- 大型商场/停车场逐步扩建快充、中速充电位
- 计划引入「超级快充」(超过150kW)试点,支援新一代高性能电动车
4.2屋苑充电基建资助
- 「EV屋苑充电易」最受关注,资助安装「充电预设管道」至每个车位
- 新落成住宅已预设充电管道,方便日后安装
- 政府鼓励业主立案法团积极申请,目标2035年所有私家车位都有安装条件
4.3数码化及App优化
- 推出一站式App(如HKeMobility、CLP EV App、Tesla App等),即时查询充电位状态
- 支援预约充电、即时付款、用量查询,提高使用效率
4.4收费逐步市场化
- 大部分免费充电位逐步转为收费,鼓励「充完即走」,减少霸位现象
- 快充收费较高,但换来更快轮转率
五、未来发展趋势
5.1 超级快充、换电技术逐步引入
- 新一代电动车支援超过150kW快充,15分钟可充至8成
- 部分品牌(如蔚来)推动「换电站」模式,未来或引入香港
5.2 商业及工业区充电网络扩展
- 支援电动货车、电动小巴、的士充电设施逐步落成
- 方便商业车主转型,减少排放
5.3 智能泊车配合充电
- 新型商场/停车场引入智能泊车+充电预约系统,提升资源运用率
5.4 政策配合
- 长远目标2050年全面电动化,未来新登记车辆将全属零排放
- 居民及车主教育、推广持续加强
六、小编贴士:如何玩得最顺?
- 买车前先Check屋苑能否安装私人充电器,有私人车位最方便。
- 住公屋/冇自家车位的话,建议选择充电网络覆盖多的地区,规划日常行程时预留充电时间。
- 多用App查询即时充电位状态,避免白行一趟。
- 快充、超快充建议留给紧急或长途用家,平日多用中速/慢速充电更悭钱。
- 遇到充满但未移车的情况,可拍照上报平台,推动业界改善。
- 善用政府资助计划,屋苑/业委会尽早计划升级基础设施。
七、小编总结
香港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过去三年发展好快,数量与种类都大幅提升,但需求同供应始终拉锯。现时最大挑战系「快充站唔够、屋苑充电未普及」,但整体趋势向好,特别系政策资助同市场推动下,未来五年会更加成熟。建议大家买车前做好功课,拣啱充电方案,咁先可以真真正正享受「零排放、零焦虑」的电动出行新生活!
如有屋苑充电申请、充电App操作、不同车型兼容等问题,欢迎留言,小编再帮你逐个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