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小知识】如何判断侧距避免与巴士/货车擦撞
🚗 小编话你知:侧距唔够,真系一秒擦身、一秒出事
喺香港开车,无论你系跑市区、走公路,定系穿插旧区窄路,都一定会同大型车辆擦身而过——主要包括:
- 九米/十二米巴士(双层巴士)
- 中型/重型货车
- 拖头(货柜车)
- 旅游巴/长途客车
呢啲车车身长、阔、盲点多,一旦侧距判断错误,好容易发生擦撞、铲线、夹位意外。香港马路少有大阔度预留,尤其系落雨、塞车、转弯、车辆切线时,危险更高。
1️⃣ 乜嘢叫「侧距」?
侧距= 你车同旁边车(或者其他障碍物)之间慨横向空间。
- 私家车之间,一般保持1米左右已经算安全(视速度而定)。
- 遇到巴士/货车,应该预留多啲: 1.5 米或以上比较稳阵。
- 如果系电单车,因为更容易受气流同盲点影响,建议保留2 米左右。
2️⃣ 香港道路的侧距困难实况
-
车道窄
- 市区车道往往净阔5米左右,两部车并行慨侧距本身已经有限。
-
大型车身更阔
- 九米巴士阔度约2.5 米,货柜车差不多一样。
-
巴士/货车行驶特性
- 转弯外拐幅度大(车尾/车头会向外扫)
- 车身摆动幅度比私家车大(特别系路面唔平)
- 有明显盲点,司机未必睇到你
-
环境干扰
- 红绿灯旁边车多、人多,大家急切抢位
- 斜路、回旋处、大型工程区更加逼位
3️⃣ 小编实战判断侧距4 大方法
① 借用「地标法」
- 用马路中线、路边白线、路面坑渠盖位置去对比自己与旁边车慨距离。
- 例如你望前方巴士与中线距离系一条白线阔左右,你自己就唔好压得太近嗰条线。
② 锥形视觉法
- 当旁边有大型车时,你应该用扩大慨「安全锥形范围」去衡量。
- 如果感觉镜头入面对方车身已经「贴满一半画面」,就应该轻微移离中线。
③ 轮胎对齐距离参考
- 摩托车/私家车司机可以留意前方大型车慨尾轮位置,保持约1 条半车胎阔度(视觉上约1 米半)距离。
④ 侧视镜重点观察
- 左右侧镜应清楚见到有地面距离空隙,唔好等到喺镜中只见「一条墙」。
- 遇到巴士或货车时,尽量保持镜中对方车身比例偏细,越贴近越要加距离。
4️⃣ 驾驶策略:避免擦撞的好习惯
🚦跟车时
- 避免长时间行喺大型车旁边,尤其系渠盲点位(货车驾驶舱左右低处)。
- 若必须并行,尽量短时间掂过,快过快离。
🛣超车时
- 预早观察对方行车线位置,确认佢冇飘线再加速通过。
- 超车时侧距要比超细车时长,唔好硬迫入线。
🔄转弯时
- 大型车拐弯时外摆(swing out)同内轮差大,你要避开渠转向路线,唔好贴渠身边拐弯。
🌧落雨时
- 大型车喷水加上泥水会减低你视野,要保持更大距离,以便有反应时间。
5️⃣ 小编提示:侧距不足的警号
- 侧镜中对方车身几乎占满画面
- 马路边白线被你压住或已经越界
- 感觉有「压迫感」或者听到对方气流声好大
- 自己拐軚要缩得好细心怕擦
遇到以上情况应立刻微调车位,或者减速让对方先行。
6️⃣ 为何要特别怕巴士与货车?
- 车重惯性大:擦撞几乎全由细车受损
- 盲点多:司机可能真系见唔到你
- 侧风吹动+路面不平:令大型车车身左右摆动
- 香港多层巴士高重心:大弯道时车身倾斜更抢位
7️⃣ 小编金句总结
「唔系唔贴就慢,系贴咗可能永远停低。」
香港马路逼,但侧距安全优先。能够主动判断,保持距离,就系避免十次意外慨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