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小知识】香港最容易塞车的5条路段,你又有冇每日经过?
香港最容易塞车的5条路段,你每天都经过吗?
说到香港的塞车,真的是「日日有车塞,冇塞唔习惯」!无论上班、放学、买餸、出游,总有几条「恶名昭彰」的塞车路段你一定听过,甚至天天经过。为什么这些地点总是水泄不通?有什么避塞小贴士?小编亲身经历再加上数据分析,带你细看香港最易塞车的五大路段!
1. 红磡海底隧道(红隧)
为何会塞?
- 地理位置独特:红隧连接九龙与港岛,是香港最早启用的过海隧道,日均车流早已超出设计负荷。
- 收费站「樽颈」效应:过去收费亭设计形成车龙聚集,虽然现已推行「易通行」无现金收费,但车流压力依然巨大。
- 多条主干道汇聚:红隧九龙入口有多条主路(漆咸道南、康庄道、加士居道)汇合,每逢繁忙时段互相影响。
高峰时段
- 早上7:30至10:00(往港岛)
- 晚上5:00至8:00(往九龙)
- 雨天、假期、活动日更加夸张
小编观点
「小编以前住九龙,每天搭巴士过红隧返工,试过最夸张一小时『塞』咗三百米,司机还大叹:『今日算快啦!』即使有地铁,塞车日子就是会遇到,尤其遇上大活动或意外,塞更嚟得叫人心慌。」
避塞贴士
- 提早/延后出门,尽量避开高峰
- 考虑地铁/渡轮,尤其是赶时间时
- 留意即时交通App或电台路况
2. 东区走廊
为何会塞?
- 东区走廊是连接柴湾、北角至鲗鱼涌的主要干道,承载大量东区居民及工厂区车流。
- 连接多个主要出入口,如观塘绕道、鲗鱼涌交汇点,车流交错。
- 早晚高峰、学校放学、天雨更严重,车龙经常由东区走廊排到太古甚至柴湾。
高峰时段
- 早上7:00至10:00(往中环方向)
- 傍晚5:00至8:00(往柴湾方向)
小编观点
「小编有次下雨天驾车由柴湾返中环,东区走廊几乎全程时速10公里以下,比搭电车还慢,沿路见到司机打瞌睡、学生温书、甚至有人吃早餐,车厢变成移动客厅!」
避塞贴士
- 尽量提前出门
- 可以考虑搭港铁或巴士转乘
- 留意有无交通事故,选用南湾、筲箕湾道等替代路线
3. 弥敦道(特别是油麻地至旺角一段)
为何会塞?
- 旺角、油麻地是香港最繁忙的商业、购物和住宅区,车流、人流极多
- 路面经常有巴士、的士、送货车临时停泊,加上行人过路多,易造成交通阻塞
- 部分路段单线双程行车,遇上违泊或装卸货物,车龙马上大排长龙
高峰时段
- 几乎全日(尤其中午12:00-2:00、晚上5:00-8:00)
- 节日、假期尤甚
小编观点
「有一次小编准备去旺角买电脑,明明只距离几个巴士站,结果塞咗半小时,还不如步行快。更见过有司机情急下临时掉头,差点酿成碰撞。」
避塞贴士
- 旺角、油麻地尽量改用地铁
- 步行其实更快更自在
- 若开车,留意路边临时停车、巴士站动态
4. 青沙公路/吐露港公路(沙田至大围、火炭段)
为何会塞?
- 新界东西交通大动脉,承接大量沙田、大围、火炭及新界北居民往返市区
- 每逢上下班、学校放学、假日出游,车流急增
- 遇上交通意外、恶劣天气,车龙一排可至吐露港甚至马鞍山
高峰时段
- 早上6:30至9:30(入市区方向)
- 傍晚5:00至8:00(出市区方向)
小编观点
「小编曾经周末早上驾车去大埔,原以为避开上班时间会畅顺,怎料遇上『打风』+小车祸,足足塞咗两小时,还在火炭出不了路口,终于明白什么叫『一塞影响全城』!」
避塞贴士
- 提前使用交通App(如「香港出行易」)查即时路面情况
- 遇到突发事故时,尽快考虑沙田路、狮子山隧道等替代路线
- 假日早出晚归,避开主流出行时段
5. 狮子山隧道
为何会塞?
- 连接九龙与新界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深受沙田、黄大仙、九龙塘居民依赖
- 隧道设计早于1970年代,车流早已超负荷
- 入口多路汇合(狮子山隧道公路、沙田路、环翠村),容易出现「樽颈」位
- 收费站、隧道内事故、恶劣天气都会加剧塞车
高峰时段
- 早上7:00至10:00(往九龙)
- 晚上5:00至8:00(往沙田/新界)
小编观点
「小编住沙田时,每逢上班日都要『搏命』经狮子山隧道,有时一塞就塞到中途想掉头。最经典一次遇上大雨+小意外,塞足两小时,连收音机新闻都播了两个循环!」
避塞贴士
- 尽量选用大老山隧道、城门隧道等替代路线
- 搭港铁(东铁线)其实更快捷
- 提前收听电台路况、留意即时交通消息
小编总结& 吐苦水
香港塞车,真系「唔怕你唔塞,就怕你唔认路」。不少打工仔、学生甚至司机朋友,都有「塞车PTSD」:一见红隧、东区走廊、狮隧、弥敦道、青沙公路这几个名,心里就有数「今朝又冇得快」。小编亲历这些塞车黑点多年,最深感受是——早出晚归、善用公共交通、随时查App ,才是香港人避塞生存之道。
其实,每条塞车路段背后都有其历史、规划、社会发展等多重原因。未来随着新隧道、公路、铁路陆续落成,希望有一天「香港塞车」能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