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小教室】车房师傅教你拣避震有咩重点需要知!

1.兼容性与规格

  • 原厂规格(OEM)对照:
    确认避震型号、尺寸、固定孔距、接口是否与原车完全匹配。
  • 车种专用设计:
    选择专为该车型设计之避震,避免勉强改装,以免影响结构或安全。
  • 负重及悬挂行程:
    根据车重、用途(私家、货车、越野)选择合适负重及行程设定。

2.避震结构及类型选择

  • 单筒/双筒避震:
    单筒结构反应快,耐热好,易维修;双筒避震吸震更柔和,成本较低。
  • 油压式/气压式/电子避震:
    油压避震耐用稳定,维修较简单;气压避震舒适度高,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电子避震需专用电脑诊断仪器。

3.维修便利性

  • 易于拆卸安装:
    避震设计是否方便拆卸、更换零件,是否需特别工具。
  • 可否单独更换零部件:
    如避震筒、弹弓、塔顶座、橡胶套圈等,能否分开更换。
  • 支援维修零件供应:
    选择有良好零件供应的品牌,方便日后保养维修。

4.耐用性与质量

  • 密封性设计:
    避震油封质量,防止漏油、进水。
  • 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选用优质钢材、烤漆、防锈处理。
  • 品牌口碑及保用期:
    选择信誉良好品牌,并留意原厂保养期。

5.性能与舒适度

  • 避震阻尼可调性:
    部分避震可调节软硬(阻尼),方便针对路面或载重调校。
  • 行驶平衡/侧倾控制:
    测试避震对减少摇摆、底盘稳定的实际效果。
  • 噪音表现:
    避震器运作时的异音情况,关乎安装与结构设计。

6.维修技术配合

  • 维修资料及支援:
    避震品牌是否有详细维修手册、安装指引及技术支援。
  • 是否需要专业调校或电脑设定:
    部分高级或电子避震需专用仪器设定,需评估维修设备是否配合。
  • 测试工具需求:
    是否需要避震阻尼测试台或其他特别工具辅助维修。

7.价格与性价比

  • 更换及维修成本:
    评估避震初期购买成本及后续维修更换零件的费用。
  • 维修周期与耐用年限:
    避震寿命,是否易于日后保养维修。

8.安装后检查

  • 检查避震漏油、异声、固定螺丝松紧度。
  • 确保避震回弹顺畅,无卡死现象。
  • 检查与悬挂系统其他部件(如弹簧、连杆)配合情况。

总结

选择汽车避震时,维修技师角度应以「易装易拆、耐用度高、零件供应充足、品牌技术支援好」为大前提,同时兼顾性能、结构及与原车配合度,才可确保安装及日后维修保养都能得心应手。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