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小知识】传统回旋处与新式螺旋处,究竟有咩分别? !

一、定义与设计基础

1.传统回旋处(Conventional Roundabout)

  • 设计特点:
    • 中央圆形岛屿,四周可有多条出入口。
    • 进入车辆必须「让右」(即让内圈车辆先行)。
    • 进入处、出口均无明显车道分隔,内外圈可自由切换。
  • 道路标志:
    • 中央多设有「圆形箭咀」标志,路面为单线或多线并排。

2.新式螺旋回旋处(Spiral Roundabout)

  • 设计特点:
    • 进入回旋处时已预设车道,转弯路线按出口方向「螺旋」分流。
    • 回旋处内部以「导流线」或「实线」规划出不同方向的车道。
    • 不能随意跨车道,需按预设路线行驶。
  • 道路标志:
    • 地面清晰标示车道箭咀、出口号码、路口名称。
    • 进入前有「分道指示牌」及「螺旋导向图」。

二、设计及运作分别

项目 传统回旋处 新式螺旋回旋处
车道分隔 内外圈可自由切换 内部车道以导流线/实线严格分隔
进入方式 进入后可再切线选择出口 需预先选定正确车道,入内后不可随意转线
道路标记 较简单,主要靠驾驶人判断 地面箭咀、车道编号及出口名称清晰标示
交通效率 高流量时易乱,切线风险高 规范行车路线,减少切线纠缠,提高效率
适用情境 车流量较少、出口数目较少的路口 车流量大、多出口、多线道复杂路口

三、驾驶教学与应用

1.传统回旋处驾驶要点

  • 进入规则:
    • 进入时「让右」,即让予已在回旋处内的车辆。
  • 车道选择:
    • 转第一个出口(即左转):通常行最左线。
    • 转第二个或之后出口(直行、右转或掉头):可选外线或内线。
  • 切线原则:
    • 进入后可根据出口逐步靠外线,准备离开。
    • 离开时必须打方向灯,并注意内外线车辆。
  • 常见错误:
    • 未打方向灯、强行切线、离开时不让外线车辆。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