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有机会通胀降温,衰退逼近? |编:李道生
通胀降温,衰退逼近?近期宏观数据深度解读📉🔥
最近全球各大央行发现,通胀似乎开始放缓,但经济衰退风险却悄悄逼近。小编今次用最多字、最详尽分析,帮你拆解最新宏观数据,睇清通胀回落背后隐藏的经济衰退讯号,用香港人最贴地语气同你讲解到底系咩一回事! 😎
经济增长放缓:今年第二季多国GDP增速由年初的3.5%降至2.1%左右,出口疲弱、投资趋缓成为主因。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不久前的105跌至95,反映家庭支出意欲降温。 🏠🛒
制造业PMI回落:8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普遍跌破50荣枯线,像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制造国从52→48左右,意味制造活动由扩张转为收缩,工厂订单大减、库存累积。 🏭⚙️
零售销售指数走弱: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下滑0.3%,欧盟1.1%下跌,日本也有0.5%跌幅,显示消费者开始因高息与通胀压力缩衣节食,服务业与耐用品销量同步走低。 🛍️📉
通胀数据回落:美国7月核心CPI年率由6.0%降至4.7%,欧元区由5.3%降至4.1%,香港消费物价指数CPI由2.8%回落至2.1%,通胀压力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商品价格依然高企,租金与薪资成本持续上升。 💰❄️
劳动市场降温:美国失业率从3.5%升至3.8%,欧洲失业率由6.4%升至7.0%,香港失业率亦从3.1%升至3.4%,显示用工需求放缓,企业开始缩减招聘甚至裁员,抑制家庭收入和支出。 👷♀️📉
信贷增长趋缓:全球广义货币供应M2增速从年初的8%放缓至4%,银行放贷意欲下降,企业融资成本居高难下,融资需求亦转弱。香港银行体系总贷款余额增速由10%降至5%,中小企融资压力加大。 🏦📉
消费者与企业信心双双下滑: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74升至60左右,瑞士瑞信企业信心调查也跌破50。信心骤减意味未来消费与投资或进一步萎缩,形成负向循环。 🤔🔄
小编观点:通胀降温并不等于经济健康回暖,相反多项领先指标显示全球经济正进入「滞胀边缘」—成长放缓又伴随持续的高成本,企业和消费者双双缩手。
香港小编建议:
-
理财要保守:高息环境下存款收益虽有微升,但实际购买力仍受物价压力侵蚀,宜保持流动性与分散配置。
-
职场与技能投资:失业率或持续攀升,建议加强数码技能、语言能力与行业多样性,提升抗跌能力。
-
消费移转:趋向性价比高的必需品与服务,减少奢侈性支出,趁低价货货仓式采购而非频繁小额消费。
-
捕捉新兴领域:AI、绿色科技、医疗健康等行业仍有结构性增长潜力,可留意相关基金或龙头企业。
结论:短期内,通胀虽回落,却伴随经济增长放缓、就业与信心下滑,全球经济更可能进入「非典型衰退」—没有大规模金融危机,但增长动能不足。香港人务必做好防范,才能在动荡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