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冷知识】香港首条行车隧道是哪一条?
绝大部分香港人日常穿梭港九新界,经常会搭车经过各种「隧道」,例如红磡隧道、东区走廊、西隧、狮子山隧道等等。不过,若要说「香港第一条真正的行车隧道」,其实很多人都会答错。作为汽车小编,今天就来详细讲解:「香港首条行车隧道是哪一条? 」这个冷知识,并延伸其历史、意义、趣事、影响,让你一次学识、以后唔会再答错!
一、答案公开:香港首条行车隧道
正确答案:狮子山隧道(Lion Rock Tunnel)
二、历史背景与兴建原因
1. 1960年代香港发展大潮
1960年代,香港人口急剧膨胀,九龙市区开始饱和,政府积极开发新界,尤其是沙田、马鞍山等地。但当时连接新界与九龙的道路非常有限,最主要是「大埔道」和「狮子山山路」,而且路窄、弯多、容易塞车,交通极度不便。
2. 兴建行车隧道的构思
为了解决新界发展与交通樽颈,港府决定在狮子山下兴建一条专为汽车行驶的隧道,这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条专为汽车设计的过山行车隧道。
3. 工程开展
狮子山隧道于1967年动工,1969年落成通车,全长约1.4公里,初期只设单管双程行车,每日能够疏导大量由新界沙田、火炭等地往返九龙的车流。
三、狮子山隧道的重大意义
1. 促进新界沙田区发展
狮子山隧道可谓「打通任督二脉」,令沙田、马鞍山迅速城市化,带动人口北移,亦是日后沙田新市镇起飞的关键基建。
2. 香港现代化交通起步
它是香港第一条真正的汽车隧道,代表香港由「山路年代」进入「现代化高效道路网」的新时代——之后才有红磡隧道(1972)、东区海底隧道(1989)、西区海底隧道(1997)等大型工程陆续出现。
3. 方便市民日常出行
过去从沙田往九龙需绕远路、花很长时间,有了隧道后,即使是1960年代的「迷你巴士」、货车、小巴都能快速过山,极大缩短交通时间。
四、趣味冷知识
- 红磡海底隧道(Cross Harbour Tunnel)不是第一条:虽然红隧很有名,但其实它比狮子山隧道迟3年落成(1972年才启用)。
- 隧道原本收费只需$2 :当年收费极低,对比现在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元,简直「佛心」。
- 单管双程→双管双程:1978年增建第二条管道,后来分为南行、北行两管,解决大量车龙挤塞问题。
- 「狮子山精神」 :隧道名字来自雄伟的狮子山,不单是地标,更象征香港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一代集体回忆。
五、现今情况与角色
- 每日车流量超过十万架次,仍是新界往来九龙的重要枢纽(尤其繁忙时段经常塞车)。
- 多条巴士线、专线小巴、的士都会经过,通勤族、学生、家庭司机都受益。
- 收费站现时已电子化,配合八达通、缴费易等多元支付方式。
- 政府不断修补及扩宽设施,以应对不断增加的车流和车主需求。
六、小编个人观察与小故事
作为汽车小编,经常出入新界、九龙两边,对狮子山隧道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快速穿梭山脉,感受到香港基建的伟大;恨的是繁忙时段塞车可达半小时以上,车龙由山洞排到新田围都唔出奇。
有时夜晚通过隧道,望见狮子山下灯火通明,总会想到「狮子山下」这个词,感受到这条隧道见证着香港由渔港变都市的历史。
七、总结
狮子山隧道不单是香港首条行车隧道,更是本地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基建项目,标志着香港由「靠山路」进入「现代化隧道」时代,为新界居民、沙田新市镇的崛起打下基础。今日每位车主每日经过这条隧道,其实都在「行过历史的长河」!
希望大家下次经过狮子山隧道时,不妨回想一下这条隧道的诞生、意义和小故事。冷知识变「热」知识,开车都带点情怀!
如想知道其他香港隧道冷知识、历史趣事,随时留言,小编再为你深度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