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理财书籍】《助推》— Richard H. Thaler、Cass Sunstein
📚 《助推》——Richard H. Thaler、Cass Sunstein 详细介绍
大家好,小编今天要带大家深入介绍一本影响全球公共政策、企业经营与个人决策的行为经济学经典著作,那就是《助推》(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这本书由Richard H. Thaler(理查德·塞勒)与Cass Sunstein(卡斯·桑斯坦)合着,2008 年首次出版,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被誉为「行为经济学走向大众化的里程碑」。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并非完全理性,但我们可以透过设计「选择架构」(choice architecture)来「助推」(nudge)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它并不是强迫,而是透过环境设计,让人们在保有自由的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项。
👤 作者简介
Richard H. Thaler 🎓
-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
- 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 2017 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代表作:《不当行为》、《助推》
- 幽默风趣,善于将艰涩理论转化为生活化案例
Cass Sunstein 📖
-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 专研宪法、行政法与行为经济学
- 曾任美国欧巴马政府「资讯与监管事务办公室」主任
- 与塞勒合着《助推》,影响全球政策设计
👉 小编心得:两位作者一个是经济学家、一个是法律学者,跨界合作让这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务应用,难怪能成为公共政策与商业界的圣经。
📖 书本核心概念
🌬️ 什么是「助推」?
「助推」(Nudge)指的是:在不剥夺选择自由、不强迫的情况下,透过巧妙的设计让人们更容易做出对自己有益的决策。
- 并非命令或禁止,而是引导
- 并非改变选项,而是改变呈现方式
- 强调「自由意志」,但同时改善决策
👉 小编举例:在餐厅把水果放在显眼的位置,而不是把薯条放在最前面,这样人们更可能选择健康食物。这就是「助推」。
🧠 行为经济学基础
《助推》建立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上,指出人类常犯以下错误:
- 损失规避:害怕损失多于追求收益
- 现状偏好:倾向维持现有选项(懒得改变)
- 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判断力
- 短视近利:偏好立即满足而忽视长期利益
👉 小编感想:这些「不理性」就是作者要用助推来修正的地方。
📌 书中重要内容与案例
🏦 财务决策
-
退休金自动加入计画:
如果员工必须主动申请才会加入退休金计画,参加率通常很低。但若设计成「自动加入,若不要需自行退出」,参与率就会大幅提升。
👉 小编心得:这就是典型的「默认选项」助推。 -
储蓄助推:
让人们在加薪时自动把部分收入存起来,而不是等到月底才考虑存钱。
🍏 健康选择
- 餐厅摆放设计:将健康食物放在显眼位置,让人更容易选择健康餐点。
- 器官捐赠默认选项:许多国家改用「自动捐赠,若不愿需退出」政策,器官捐赠率显著提高。
👉 小编点评:这些案例都显示「选择架构」的力量。
🌍 公共政策
- 节能政策:告诉家庭「你的用电量比邻居多20%」,比单纯涨价更能有效降低用电量。
- 税收与健康保险:透过简化表格与默认方案,减少人们因懒惰或焦虑而不参与。
👉 小编心得:政策设计如果忽略人性,就会失败;考虑人性,反而能事半功倍。
📚 本书结构
《助推》分为六大部分:
- 人类与经济人:区分理想化的「经济人」与现实中的「人」
- 启发式与偏差:解释常见的思考错误
- 选择架构:提出「助推」概念
- 个人决策应用:健康、理财、消费
- 公共政策应用:退休金、环境、医疗等
- 自由家长主义:如何在不剥夺自由的情况下改善决策
👉 小编心得:这本书不只是理论,更是一套「设计思维」工具。
💡 书中的哲学观点:自由家长主义
作者提出一种看似矛盾但实用的哲学:自由家长主义(libertarian paternalism) 。
- 自由:人们依然可以自由选择,不被强迫
- 家长主义:政府或企业可以设计架构,引导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 小编心得:这个观点一出,立刻引发讨论:这算是善意引导,还是隐形操控?
🌟 小编总结
《助推》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
- 它让我们理解「选择不是中立的」 🎯
- 它告诉我们「小小设计可以带来巨大改变」 💡
- 它提醒我们「人类不理性,但可以被善意引导」 🧠
📌 小编一句话总结: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生活中充满「助推」,而如果你能设计这些助推,你就能影响自己与他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