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小知识】下雨天行车必须要知道的6大安全知识
身为一位长期观察香港道路环境的小编,深深体会到:香港落雨天行车,绝对系「经验与警觉」的双重考验!不论「黄雨」、「红雨」还是「黑雨」,每逢天气转坏,马路上意外即时急升。其实香港独特的地形、都市密度、斜路多、路面转弯急,再加上落雨天视线差、水浸、爆胎、打滑等风险倍增,驾驶者稍一松懈就可能酿成意外。今次小编会以最多字、最贴地的角度,逐步教你香港下雨天行车安全须知,帮你保平安、避意外!
一、出发前的贴心检查
1.轮胎状况
- 胎纹深度:胎纹过浅(少于1.6mm)极易水拨效应(Hydroplaning,俗称「飘胎」),建议落雨天最少2.5mm。
- 胎压:过低或过高都易打滑,出发前用胎压计检查。
- 胎面无裂纹、割痕:轮胎老化、水浸后更要小心。
2.雨刷效能
- 雨刷胶条如有硬化、刮水唔干净,要即时更换。
- 玻璃镀膜/防水剂:下雨天可提升视野,有效减少水珠黏附。
3.灯光、煞车状态
- 头灯、尾灯、指挥灯全开,确保清楚可见。
- 煞车系统定期检查,落雨天煞车距离比平时长2-3倍。
4.冷气除雾功能
- 落雨天车内温差大,挡风玻璃易起雾。确保冷气/除雾功能正常。
5.行车记录仪、胎压侦测
- 有TPMS(胎压侦测)会更安心,行车记录仪亦可记录突发情况。
二、落雨天驾驶技巧与注意事项
1.减速慢行,拉远车距
- 湿滑路面煞车距离最少加倍,建议与前车保持3秒以上距离(平时1.5秒)。
- 转弯、过斑马线、出入停车场都要减速,防止「飘胎」。
2.避免急煞、急加速、急转弯
- 湿地急煞最易失控,应预早松油门、慢踩刹车。
- 急加速易令轮胎打滑,尤其后驱/大马力车。
3.小心积水路段
- 香港多低洼区(如观塘、鲗鱼涌、北角、荃湾),大雨时随时水浸。
- 切勿强行驶入积水,一旦水深过轮胎中线,随时「熄火」损坏引擎。
- 看见前车过水时水花过大,最好等水退或改道。
4.提防「水拨效应」(Hydroplaning)
- 时速超过50km/h遇到积水,轮胎可能腾空,暂时失去抓地力。
- 如感觉方向盘轻飘,千万不要急转或急煞,应松油、双手稳住方向盘、慢慢减速。
5.打开头灯,提升可见度
- 白天落雨都要开头灯,增加自己及他人视线。
- 切勿只开「细灯」或「日行灯」,应开近光灯。
- 避免开雾灯(除非极大雾或能见度极低),避免刺眼。
6.留意行人/单车
- 行人撑伞易视线被遮,突然横过马路。
- 雨天地滑,单车、电单车煞车力弱,需多加留意。
7.善用车内除雾设备
- 前档雾气可用冷气/热风对准玻璃吹散。
- 可用微湿布抹玻璃内侧,亦有防雾喷剂辅助。
8.避免紧贴大型车辆
- 巴士、货车水花大、阻挡视线,应保持适当距离。
三、特别情况处理
1.遇上「黑雨」警告或极端天气
- 能避免上路尽量避免,保命最紧要。
- 如已在路上,尽快寻找安全地点停车等待。
2.遇水浸熄火,千万不要再尝试启动
- 强行重启会令引擎「吸水」损坏,维修成本极高。
- 尽快通知拖车,或寻求道路紧急支援(香港汽车会等)。
3.涉水后检查
- 如曾经过积水,及早检查刹车、轮胎、底盘有无异常。
- 测试刹车有无力、是否「棉」。
- 有需要到车房清理底盘、检查机油、车箱有无入水。
四、落雨天常见意外与防范贴士
1.追尾/煞车不及
- 多因车距过短、反应不及;预判路面、提早减速最有效。
2.路面打滑
- 通常发生在新落雨头30分钟内,因为尘埃、油污未被冲走,最滑。
- 小心弯位、斑马线、坑渠盖、铁板位置。
3.行人/的士/单车突然冲出
- 雨天行人急赶,容易冒险过路,减速兼多望一眼。
4.爆胎/轮胎损伤
- 积水路面暗藏碎石、坑洞,易爆胎或伤胎,TPMS可及早警报。
五、小编本地贴地经验TIPS
- 香港泊街后落大雨,开车前先检查轮胎有无「黐壆」伤口或异物。
- 下雨天最好预松少少时间出门,唔好赶路。
- 过斑马线、学校区份、行人过路处要特别慢。
- 如遇极端大雨、交通严重挤塞,不如选择地铁/巴士更安全。
- 定期更换雨刷胶条,唔好等到「刷唔净」先换!
- 泊车时避免低洼、地库、近渠位,减少水浸风险。
- 如要涉水,应用低波慢速,避免产生大水花。
六、落雨后的保养与检查
- 洗车:落雨后更易积沙泥、酸雨残留,应及早洗车保护车漆。
- 检查底盘、轮胎、刹车:涉水过后尽快检查有无异常。
- 清理车内湿气:避免霉味、发霉,必要时开冷气抽湿或用干燥剂。
小编总结
香港落雨天,路面危机四伏,安全驾驶不只是慢行,更是全方位的准备与警觉。从出发前检查、路上技巧、紧急应变到雨后保养,每一步都关乎你和家人的平安。记住:唔怕一万,只怕万一,下雨日子多花几分钟准备,胜过一次意外的悔恨!
如有更多本地化行车安全疑问,欢迎留言问小编——齐齐安全出行,风雨无阻!